70多岁的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赵国良,正在名为“信心2009”的由鞋业发展研讨会上演讲,听会的是武侯区60多家鞋企老板。
被誉为“中国女鞋之都”的成都武侯区有1700余家女鞋生产企业,占四川制鞋业的80%,那里生产的女鞋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然而,金融危机正在给它们带来不能承受之痛。
“冷”风暗袭
截至去年12月中旬,受到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成都市已有63户规模以上企业全面停产——在这份由成都市经委提供的名单中,记者注意到,其间就有数家鞋业公司,比如成都利建鞋业公司、成都鑫森鞋业公司、成都新世纪鞋业公司等。
资金链紧张,是这些鞋企面临的普遍问题,而背后的事实是融资难。
“融资难,是个大问题。政府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成效不大”,成都依白兰鞋业总经理吴德国向记者直言不讳,比如有些鞋企买了地建工厂,但还没有拿到国土证,就无法向银行办理抵押贷款。据他了解,成都鞋企甚至还被部分金融机构列入了高危行业。
今年一季度,美丽点的订单同比锐减60%,相比往年同期数万双的生产量,这家目前以外销女鞋为主的企业无疑将面临一场生死考验。
武侯区鞋业产业运营中心主任彭军观察,今年武侯区一季度的鞋企外贸订单同比下降60%-70%,“上半年订单严重不足。对那些正在产业升级和品牌换代的鞋企而言,今年就有点不好过了”。与广东不同,彭军认为成都的鞋企主要以手工流水线为主,他注意到很多成都企业进行了战略收缩。
迷雾中潜行
“灰色清关”触及俄《禁商令》,带给成都鞋企的教训也是惨痛的。
去年下半年,由于灰色清关,俄罗斯阿斯泰市场被查封,大多数鞋企产品被扣,彭军告诉记者,其中成都一家鞋企被扣货品就达600余万元,至今尚未解决,“即使能放货,但由于季节变化,损失已经难以挽回。据初步估计,阿斯泰市场事件导致成都鞋企至少损失了1亿美金的货物。同时,由于女鞋之都周边的鞋企普遍以出口俄罗斯市场为主,由于该事件的发生,出口额在2008年下半年呈现急剧萎缩的态势”。
据成都市经委副主任雷鸣惊透露,关于鞋企“灰色清关”之事,中国轻工联合会会长陈士能还专门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进行了汇报,“最近陈士能会长也非常关注成都鞋企的发展,已要求市经委专门向他提交一个专题报告。对制鞋企业来说,目前确实是最困难、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企业们都是在为生存而拼搏”。
外销市场“肠梗阻”,一些鞋企业纷纷又把目光转向了国内市场。
比如成都美丽点鞋业公司,该公司副总经理周乐成告诉记者,根据计划,今年公司将拿出4000万元全力开拓国内市场,“其实我们前几年已尝试开拓国内市场,但由于效果不好而放弃,现在全球金融危机是倒逼着公司重走长征路”。
周乐成有点无奈,他表示,国内市场是迟早要做的,不过当下却是拿着有限的资金去开拓市场,无异于“再度创业”,“国内市场营销渠道的建立、市场的推广,需要大量的投入,尤其是刚进入内销市场的企业,转轨实在不容易”。
成都鞋企历来“重贴牌而轻创牌,重外销而轻内销”,现在纷纷选择“回归”,加速出口转内销的进程——卡美多鞋业的刘鹰也发表了个人意见,“品牌打造需要时间以及资金的大量投入,一哄而上全部做内销,可能也会埋下隐患,毕竟国内消费市场并不景气”。
对此,彭军叹了口气说:知易行难啊!依白兰鞋业总经理吴德国认为鞋企现在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要做品牌,一方面又需要资金,路在哪里?”
在上个月13日的发展研讨会上,成都市经委副主任雷鸣惊承认,“以前我们的一些政策偏向了大企业、大集团以及高科技企业,根据形势变化,现在进行了调整,我们把制鞋行业也纳入了成都产业群、纳入了技改扶持范围,接下去还会出台一些具体办法”。他表示,今年3月,市经委将牵头疏通通道,组织成都鞋企“名正言顺”地在俄罗斯搞展示。
按照市委高层“抱团取暖,留下火种”的指示,彭军向记者透露,春节后,武侯区鞋业产业运营中心还将组织成立鞋业行业外贸出口服务联盟公司、总投资约10亿元的女鞋之都形象示范区武侯国际鞋都也计划于今年年底全部竣工投入使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