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问题,我们通常会遇到的一个典型的情况是资金紧张。在座的MBA同学在创业的时候,很少会做小本买卖,通常是从资本市场圈钱。我们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用多少年我们会做到多大的规模,最好可以套到VC的钱,然后去上市。”告诉大家,中国大概是5000万经营主体,其中在国内外上市的企业有1200个,拿到投资者的钱的有2万个。其实大家在创业的时候,要回答一个问题,“你是创其中4800万的业,还是做两万当中的业,还是1200个的。”我最近到新西兰去,有个家庭小酒店做的非常好,开了将近180年了,里面所有的设施都是超五星的,他们几代人都在做这个生意。
其实,很多人最后终于拿到VC的钱了,其实其中大部分人是不幸福的,因为你拿了VC的钱以后,你会发现其实VC都不是好东西;后来你上市了,你发现苦日子才刚刚开始。当你到40多岁的时候,财务解放,买了个游艇,却在海上游泳时去世了。今年潘石屹(博客)在博鳌论坛上提出“要解决我们的精神信仰问题,不管你有多少钱都要死的,区别在于很多钱的人死得不甘心。”我相信,干家族企业的人心态就不一样,为什么呢?第一,“虽然我要死了,但是我的生命还在孩子们身上延续,我们的家庭还在不断的延续。我在这个企业中可以感受到平静,尽管只有四间房子。”但是,这样的感受在上市大公司中,你是感受不到的。所有人都是从健康走向亚健康,然后再被送进医院。你要反过来想,你真的是要的是什么?其实很多人搞上市、搞圈钱,是因为他看到很多人那么干,但其实自己并没有想清楚为什么那么干。资金紧张这个事,要看值得不值得紧张,其实如果当初经营一个小餐厅就挺好。
其实我刚刚下海的时候,第一梦想就是开餐厅,我想在全国小吃中收集56个,做的非常精美,跟麦当劳竞争,但是当初没有钱,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合作伙伴,就是海淀区粮食局的。他们说“你的主意一告诉我们,我们就都知道了”。他们开始说我25%的股份,后来降到15%,后来说8%吧,后来竟缩到5%了。瞧,这个店还没开呢,我就缩水到5%了,我估计到店开出来的时候,2%都没有了。但是那个时候我就想和麦当劳对抗,因为我觉得民族餐饮业总要出一个人才啊。后来我的第二个梦想就是投奔麦当劳,我参加了他们的招聘考试,7000多人应聘,我进入到最后40人,后来要到深圳餐厅实习,最后我们部里不批,我就没去成,不然说不定我现在也是麦当劳的一个公关副总之类了。但是我现在还依然想开餐厅,最近我要出版我的菜谱了,因为我的博客上每周都要发表一个小菜。我计划的餐厅中,员工只有5个,因为我纯粹是玩票的心理,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吃,5个人的餐厅干个百年老店也是有可能的,而且干这个事的资金也不会太紧张。我觉得其实世界上有很多生意的资金都不会太紧张的。比如基辛格有一个咨询公司,只有7、8个人,资金肯定不会太紧张。今天我们很多人资金紧张,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绑在要干大事上,好像所有人都要干大事,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有人问我,你资金紧张过吗?我告诉大家,我没有紧张过。我创业的时候是13.8万,稿费4万,有人送了我3万,剩下的钱是借下的钱。我当时就想,我三年内挣的钱就是打名望。一开始我们都是为老百姓做,感动了很多人。有一天有一个老板问我“兄弟你缺钱吗?”我是“是的。”他说“我什么都没有,就是有钱;我觉得你什么都有,就是没钱。我给你32万。”后来还有人送我更多的钱,74万,是一家洗衣机公司的老板,而我之前根本不认识他。还有个内蒙古的民营企业家送了我18万。所以我发现,一个人做对事了,资金就不会紧张。实际上是真正对了市场的路子,当你把一个需求挖掘出来的时候,你再去动员资源才会很容易。
经常有人问我“你不想上市吗?”我说“为什么要上市呢?”他说“圈钱。”我说“我拿了这么多钱干什么呢?”要给我10亿的话,我也不炒股,如果要干房地产,这10亿是很尴尬的,干房地产又太少了,而且只要一投进去马上就产生资金紧张的问题,但是如果不投的话就产生了资金富余的问题。资金问题其实并不是问题,我认为资金其实是人生、职业理想的问题。人生理想是一个发展战略问题,你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回头再看你要整合什么资源。另外,这也和你的人生理念也有关,因为商业公司其实都是按照商业的基本追求来做的。人的理想不见得都是要做大做强的,虽然有一些人长期以来因为生活在错误的空间,被洗脑了,其实当你有一天回头看,你会发现说当初想的并不是现在这样。当然还有一些人说,我有钱的时候,要干一些社会公益事业,其实在你没钱的时候干社会公益事业比你有钱的时候做的更好。
第三个我要讲讲的,是领导力的问题。大家在学校已经听了很多课是关于领导力的,说了半天就是有没有人愿意甘心跟你当马仔。创业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核心的话,你是成不了的,所以一定要有这样一个强势的人,然后有三四个心甘情愿跟着你的,再有7、8个在后面凑热闹的。比如说团队中,有人故事讲的很好,有人做事做得细,有人能把方向把握得特别好,你就可以凝聚一些人。
这里有两个内容要和大家分享。在座很多人是职业经理人的特性,太冷静,太规范,太系统了,其实这么系统根本不是创业的办法。在三资企业干的大部分人如果你们创业的话,特别容易按照正规路子来操作,而实际上中国真正的企业都不是这么干出来的,大多数企业都是草莽起来的,用的是非规范的方式,到后来再寻求规范化。我有个大致的判断,如果你是三资企业的职业经理人,那么你创业的成功率至少比在民营企业出来创业的低80%.在三资企业中当职业经理人的,包括CEO,出来创业的,几乎没有一个人能成功,包括很多著名的高管在内。其实我主张的创业不是一步到位的,你首先要有一个平台让你积累一些经验和人脉。三资企业的人有职业前途,但从创业的角度来说,基本上是没前途的。
你们太冷静,就只适合当奴隶,你说哪个老板会说“这小子是一个创业的人才,我要好好的培养他,将来超过我。”老板都是创业的杀手。你看李书福,有的人觉得他讲话不怎么样,但是最近李书福就把吉利版的劳斯莱斯开出来了。李书福几年前就说,“宝马有宝马的优点,奔驰有奔驰的优点,但是他们自己也有缺点,他为什么不能整合一下,做出一个超级的,又非常便宜的车子?”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宝马的小职员听了会说“李书福这个傻帽,你懂什么叫奢侈品吗?懂什么叫高端品牌吗?李书福连高等教育都没受过的,像我这么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宝马也只是一个助理。”从某种程度来说,李书福讲话和别人是不一样的,你会发现其中有一种异常的东西,他就像一面旗帜。人们真正愿意追随的都不是正常的东西,都是异常的。我们都太冷静的,所以咱们都是庸人,而庸人很难创业的。
再比如说冯仑同志。你们看过他写的野蛮生长吗?那是删掉不少字的。冯仑同志从内部开董事会,到员工会议、同行会议、公开会议,总是从一句毛主席语录开始,以黄段子结尾,关键是他可以讲得那么天衣无缝,冯仑是一个人才,但是却是一个不是很正常的人才。而潘石屹,他有一个强项是,总是可以把3块钱的房子卖成8块钱。SOHO现代城出来的时候,大家都不明白soho是什么意思,对,他就是专门卖给那些虽然看不明白、但是急于要和那些同样弄不明白的人在一起。全世界人都认为那里是soho集群的地方,其实里面很多人连网都不上。我用这个例子来说明,我们讲的领导力和学校里很多老师讲的领导力是不一样的。其实大家在日常的工作中,不太需要领导力,这个组织要确保大家不要表现的太不正常,太有领导才能,这是就组织本身的安全需要来说。但是创业不一样,你要去忽悠人家愿意和你做,如果你太正常的话,是根本不行的。
以上是从能力的角度来讲的。还有一种领导力,是你对一个东西的迷恋超过一般人,迷恋的人是半痴狂,说话和正常人不一样,但是他有一股气。比如说,希特勒就是有领导力的,虽然他讲的很多东西都是谬论,但是有很多人跟着他干,因为他有一股气,可以驱动一群人。其实在创业的时候,老板是想长远的,他跟员工说“现在我们还不行,三年以后就有期权了,六年以后就能上市了。”但下面的员工等着发工资,觉得时间太长了,巴不得两年以后就上市。所以,领导力是要让人跟你一起干,创业人一定要有爱好的,有爱好的人才有激情,有激情的人才有感染力,有感染力人家才愿意跟着你。
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个问题,我们假定你这个公司有一个目标,计划在什么时候开始达到盈利的时候叫创业。其实在这个期间,很多人都很难真正完成创业,而大部分员工是很现实的,能跳槽就跳槽了。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创业成功的话,钱怎么分。初步成功的公司,最后的死亡或衰败其实和跟分钱模式很有关系。经常听创业的人说“咱们钱还没有赚,先不谈这个,等挣钱了再说。”我跟你说,这就分不清楚了,所以分钱的模式一定要在没挣钱的时候就确定下来。还有一点,创业型企业在有钱可分的时候,老大分钱要少,而要尽可能分给周围的人。很多老大说“钱是我的,我怎么着也要拿个80%,剩下20%给大家包一个红包。”但是我们要这样想,世界上MBA很多,但是死心塌地跟着你的人并不多。你不要以为自己是老板。在一个团队的社会关系中,尤其在创业的过程中,人们是不承认因为钱都是你投的,所以大家都要听你的。举个例子,为什么黑社会中有两肋插刀的,就是因为第一次抢银行拿到300万以后,老大只拿5万,有一个人进去了,那么拿出50万给他的老婆孩子,下面的还不两肋插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