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果汁爆出将出售给可口可乐的新闻后,汇源董事长兼总裁朱新礼在回应网民质疑时表达了“企业应该当儿子来养,当猪一样卖” 的理念。长江商学院战略学教授滕斌圣也发表文章认为:“在自由的市场经济里,品牌的起伏存亡是高度动态的,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外资并购充其量只是众多‘死法’里不重要的一种。”
笔者既没有经营过企业又不是战略学家,对上述理论和观念百思不得其解,今天想就以下几个问题提出一点看法。
品牌是否有国界?
朱新礼在回应为什么把养了16年的“儿子”当“猪”卖掉时宣称:“品牌是无国界的,不应该用民族主义的观点来看待。” 可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国际知名品牌是无国界的,品牌不仅有国界,而且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利益。
美国《商业周刊》和国际品牌公司联合评出的2006年“世界百强品牌”中,美国拥有51个,欧盟国家占有38个,日本和韩国分别拥有8个和3个。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增强竞争力,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在进行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优化组合,所谓“全球性生产产品”日益增多。但是,这些品牌、知识产权或专利仍是有国界的。按价值计算,今天波音公司仅负责生产约占10%的尾翼和最后组装,其余约90%是由40家合作伙伴完成的:机翼在日本生产,机身在意大利完成,起落架由法国企业提供。但是,无论是波音707还是波音787,其品牌都属于波音公司,而波音公司仍是美国企业。
可口可乐已有100多年历史,产品遍及全球,仍在到处并购。可口可乐这个品牌迄今仍属于美国,也没有听说可口可乐准备或美国政府允许把它“当猪”出售。
发达国家为什么视品牌如生命呢?因为品牌是一国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强大的影响力。品牌之争实质上是国家之间商品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的争夺战。美国拥有的国际知名品牌、知识产权或专利,都占世界半壁河山。美国是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在国内也有大量的并购交易,但不能跨越敏感性特别是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产业和品牌的红线。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综合贸易和竞争法》,其中的“721条款”规定,总统有权阻止外国利益集团所进行的被视为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而对美国公司法人所进行的并购或接管。2007年7月26日,布什总统正式签署经国会批准的《2007年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案》,对《埃克森—弗里奥修正案》再修正,表明美国进一步强化了对外国公司并购或投资美国资产的审查和限制。
日本对外资并购本国企业或品牌的限制同样非常严格,设立了一个专门行政委员会——公正交易委员会,监控外资并购日本企业或品牌案件,日本法院对外资并购行为有权发出停止令。此外,强大的日本行业协会,也是干预外资并购活动的重要力量。
欧盟也设有专门机构监控外资并购欧洲企业。英国《金融时报》透露,美国百事可乐拟以300亿欧元并购法国达能。虽然仅是传言,法国上下却由此爆发了一场“达能保卫战”,法国总理亲自出面,表示支持达能“躲避令人厌恶的竞购者。”2006年,法国政府又将包括家乐福在内的20家大公司列为特殊保护企业,反对和限制外资并购这些企业。
我国要不要创立和发展自主品牌?
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仅占全国企业总数的不到万分之三,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商标的不到20%,拥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不足10%,90%靠贴牌出口。虽然中国出口量很大,但只能得到很少的加工费。去年,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亚洲区副主席史蒂芬·罗奇在“危险的滑坡”一文中说:“过去10年,中国出口总额中超过60%的增长是由外资企业创造的,中国的出口商到底是谁?似乎不像是中国本土企业,而更像是西方公司。那么,关键问题是:究竟谁可以代表正在崛起的中国——这值得讨论。”
2005年6月7日,商务部等7部委会联合发布《关于扶持出口名牌发展的指导意见》,其战略目标是,争取到2010年,有40%以上的出口企业拥有自主知名品牌,自主品牌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20%;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自主知名品牌,每个地区、每个行业都有能够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的出口品牌。如果把企业或品牌“当猪”对待,养肥了,价钱合适就出售,那么,这样的自主品牌战略就不可能实现,我国只能是“世界加工厂”,只能为跨国公司“打工”,为他人做嫁衣。
跨国公司并购是否已经涉及经济安全?
目前,中国8大饮料公司已有7家被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吞并;4大年产量超过8吨的中国洗衣粉企业,已有3家被外资企业吃掉;年产量超过500万吨的啤酒企业的合资率已超过70%。据报道,到2005年底,在中国28个重要产业中,外资公司已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外资公司是否已对中国市场形成垄断的担心已被提上日程。我完全同意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跨国公司研究室副研究员张金杰的观点:“现在外资在中国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我们到了该考虑既要吸引外资,又要保护自己品牌的时候了。”
创立和发展知名品牌需不需要全国各行业的支持与呵护?
所有发达国家的政府对本国有重大影响力的企业或知名品牌都采取扶持政策。欧洲空客公司指责美国政府资助波音公司,波音公司则指出,空客公司得到官方补贴也不少。号称“底特律三巨头”的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都出现亏损,他们希望在今年9月底10月初国会休会前通过一项关于贷款的法案,寻求美国政府提供至少250亿美元的贷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没有一个发达国家任由本国有重大影响力的企业或知名品牌自生自灭,更没有听任这些企业或品牌轻易被外资企业并购。
迄今为止,中国企业还没有从跨国公司买到知名品牌或核心技术,今后也难以从跨国公司或西方国家买到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知名品牌或核心技术。国际经验表明,知名品牌虽然是企业创立和发展的,但不仅需要政府扶持,也需要各行各业的支持与呵护。中国的学者和媒体应该为创立和发展自主知名品牌大声疾呼和出谋划策,为创立和发展更多的自主知名品牌,为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系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