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小企业如何过冬
另辟蹊径——营建温室大棚
上述过冬“版本”,内容确属沉重,而其实,每次经济调整期,总会有企业,尤其是有战略的企业以及善于穿越经济周期的企业家,带领企业顺势而为,趁势而起,以积极的心态,视经济低谷为企业发展的难得机会。
并购是一种方式,而加强自主创新,以科技进步降低经济周期影响,则是另一积极现象。在这方面,河南的科技型企业正在迈进,营建自己的“温室大棚”,不受或少受寒冬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金龙精密铜管股份公司,其不但在铜管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而且在材料替代方面,即以铝代铜,取得较大进展,目前已进入铝管中试阶段。若该自主创新进行产业化,将产生巨大经济社会效益。
“自主创新,无论是原料替代,还是产品结构升级调整,以及能降低消耗、节约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的技术,均应鼓励,要知道,上世纪70年代,国际石油危机导致全球性萧条,日本丰田汽车正是依靠强大的创新能力最终打败强大的欧美对手。”业内专家认为。
对冲风险——编织御寒风衣
面对不利的市场形势,企业并非只能被动接受,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各种对冲风险工具越来越多,比如商品期货。
目前,国内商品期货品种已涵盖铜、铝、锌、燃料油、塑料、PTA、小麦、大豆、豆油、玉米、棉花等,而钢材期货等也将推出,为相关企业对冲价格风险提供了金融平台。
而实际上,河南的企业已积极参与其中,并小有斩获。据记者掌握的情况,省内有色行业的神火铝业、中孚实业、豫光金铅等,制造业的河南金龙等,均参与其中,豫光金铅、中孚实业和神火股份直接获得的收益在其财报中还清晰可查。
神火铝业一位人士告诉记者,虽然铝价下跌较多,但企业根据生产计划做了相应套保后,较好的对冲了风险,期货上的盈利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货下跌的损失。
打通链条,以大保暖
能有此越冬计划者多是大型企业,本身实力雄厚,棉衣、粮食等过冬物资齐备,加之有政府、银行的大力支持,因而敢于在冰天雪地中出击,以打通瓶颈环节,完善产业链、增强竞争力,成为抗风险能力更强大的大块头。
这方面,央企动作较多。比如,华能集团出资40多亿元收购陕西的煤矿,而面对日益上涨的铝土矿价格和持续低迷的铝价,中铝则在打造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在上游加快矿山建设,下游不断收购铝加工企业,借此在提高抗风险能力上下起了工夫。如今,矿山自给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
中钢等还在海外频频收购矿山,钢铁企业控制源头矿石的努力可见一斑。
这些,无疑是令人艳羡的过冬“版本”。
苦练内功——扣紧扣子
这是一个最常规的过冬“版本”,几乎是所有企业的一致应对。内容涵盖加强内部管理、压缩成本、减少开支,挖潜降耗,降低库存、集中采购,而一些企业还开始停止招人,定编定岗,降薪,甚至裁撤不赢利的部门和人员。
“目前是保生存,练内功,企业变相裁员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人士语气沉重。
不过,这样的内功确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课,对于那些有过冬准备的企业而言,还是一次更多关注企业基本面的机会。正如建业地产董事局主席胡葆森所言:“若将自己放在更长远的角度而非一年两年来看问题,对于做企业的人来讲,还是那两个问题,即关注行业和企业的基本面——战略、组织架构、核心价值观、市场定位、团队、企业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