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VS联想:寒流里的中国标杆(一)



  同为中国企业的翘楚,华为一直高唱着防止冬天的来临上上下下战战兢兢,而联想则在业界的诟病中一路高歌猛进进行全球扩张。

  冬天真的来了,两个标杆企业的表现却是截然不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金融寒流所到之处,停工、降薪、倒闭,哀鸿遍野惨不忍睹。

  然而,华为和联想,这两个中国制造企业的代表,两个耳熟能详得几乎让人有些生厌的名字,熟悉得让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们没有秘密的企业,却突然发出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声音,让我们不得不怀疑:我们真的了解他们吗?

  战略篇:殊途同归的冬粮储备者

  2008年底,有两段公案最引人注目。一是华为出售手机终端业务受阻;二是联想在承认收购欧洲PC商Packard Bell后,传言计划收购巴西最大电脑制造商。都是中国制造业的顶级大腕,都是宣称进入世界500强的制造企业,也都是在经济寒流浸人肌骨的时候,然而,一个是出售业务,一个是收购企业,一张一弛之间,不同的战略路径昭然若揭。

  华为:未雨绸缪谋定后动

  2008年5月,当国内电信重组刚刚落下帷幕,业内对中国未来通讯市场一片看好之时,华为公司突然宣布将要出售旗下移动设备子公司的多数股权。消息一出,各路豪杰纷纷登场。美国高盛私募资本部门、贝恩资本、KKR、黑石、华平等闻风而动,参与竞购的资本集团一度达20多家。10月,华为选定了由美国银湖和普罗维斯登组成的财团、AEA Investors和泛大西洋投资集团组成的财团参与竞购,初步估计竞价标的高达30亿~40亿美元。

  然而,进入11月,风云突变。金融危机的迅速恶化,使竞购财团的资本杠杆失去了撬动力,华为不得不黯然宣布暂缓出售。

  在2008年的冬天到来之前,企业的“冬天”是华为的专利。任正非多年以前就一直悲凉地喋喋不休着“华为的冬天”,今天业界众口一辞的“冬天”,其实也就缘于任正非的“冬天理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既然是冬天的“守望者”,华为的战略体系里,必然深深地嵌进了冬粮储备者的概念。

  2001年,华为出售电气业务部门获得7.5亿美元;

  2005年,华为3Com49%股权出售,获得8.82亿美元。

  2008年,面对大洋彼岸蝴蝶已经扇起的金融飓风,华为再次决定出售自2003年成立以来收入和营利大幅度增长、已经占据全球第一的移动宽带终端供应业务。

  收缩非主营业务,将有限的冬粮全力供给主营业务,成为今天华为日渐清晰的战略选择。

  然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营业利润率的下滑已经让所有竞争者头疼。2008年的CDMA招标,华为以6.9亿元的超低价胜出,取得了30%的份额,其报价仅为阿尔卡特朗讯的1/20,中兴的1/10。据行业人士分析,此次投标华为亏损将达30亿元,足够消减华为2008年50%以上的利润。

  从华为2007年的年报看,销售额逐年增加:2006年订单销售额为110亿美元,增长率为34%;2007年的订单销售额达到1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45%。按此计算,华为已经进入了世界500强。2008年,预计订单销售额还将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220亿美元。

  但是,营业利润率的急剧下滑,似乎正在验证着华为冬天的到来:2003年,华为的利润率为19%,而2007年下降到了7%;净利润率则从2003年的14%下降到了2007年的5%。与此同时,华为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2005年为58%;2006年上升到64%;2007年高达67%。

  由此看来,尽管华为提前几年通过业务的收缩开始了冬粮的储备,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也取得了巨大的增长,但坐吃山空显然不是任正非的战略意图。已经冲进了世界500强的华为,依然得艰难地为生存而战。

  只有生存才能挑动应激反应。于是,我们看到,几乎在出售手机终端业务受阻的同时,华为正式启动一场前所未有的内部融资的新闻,融资额高达70亿元人民币。

  联想:夯实基础固守战略

  在2008年之前,联想从未高调宣讲过冬天,反而一直在业界的怀疑与诟病中大肆扩张。但事过境迁,我们惊讶地发现,联想其实早就准备好了过冬的口粮,甚至广积粮高筑墙,欲借冬天实现布局联想皇朝的战略目标。

  事实上,联想的路径并不复杂,也非常透明。早在多年前,联想教父柳传志就为联想的未来之路厘定了恒定的方向:“定战略、搭班子、建队伍。”

  联想并不像华为那样,孜孜不倦地教诲员工,企业的冬天必定来临。但这种战略上的藐视并不意味着没有准备。对既定战略的固守,朝着一个方向坚定地前行,是联想今天尽管磕磕绊绊,却依然步履从容的根本原因。

  联想之路并不比华为轻松。联想历史上三个重大事件形成的九字真言,才使联想今天虽然仍在转型当中,却能显得从容不迫有条不紊。

  在1988~1994年“孙宏斌事件”、“倪光南事件”时,联想经营收入虽然增长了2100%,但两大事件却使联想完全陷入了内忧外患当中。“那个时候真不敢有丝毫闪失,否则对企业可能就是灾难性的。”柳传志称。“贸工技”的确立,使联想暂时摆脱了“路线之争”。直到现在,柳传志依然认为“没有‘贸工技’就没有联想的今天”!

  这个阶段,柳传志深深体会到,企业战略路线的确立是压倒一切的大事。对大企业而言,经过精心论证的战略方向,本不存在重大的方向性失误。更要紧的应该是对路线坚定不移地执行和前进。痛定思痛,柳传志确立了“定战略”真言。传至今天,即使全球陷入经济冬天,联想依然可以按着自己既定的路线,该扩张扩张、该整合整合、该裁员裁员。

  第三个事件是香港联想巨亏1.9亿港元,濒临倒闭。1994~1997年,联想经营收入增长了127%,但香港联想却是联想历史上最惨痛的一次失败。此后,联想做了一次业务、组织架构和资源上的全面整合,史称“京港整合”。这次事件,让柳传志对用人有了深深的“不安全感”,从而界定了“搭班子、建队伍”的发展战略。

  对“搭班子、建队伍”,依然可以从最近联想的大事上看出其战略地位。

  2008年8月9日,神州数码发布公告,母公司联想控股和GA计划向SAIF、弘毅投资、IDGVC以及神州数码总裁郭为全资拥有的KIL出售部分股权。股权转让完成后,联想控股将由原来持股47.43%减至17.83%,出售以后,郭为成为神州数码的大股东。

  要理解这一资本事件的意义,需追溯到8年前。

  2000年,联想做了一次有史以来最大的战略决断,神州数码与联想集团分拆,实现单独上市。杨元庆领导的联想集团得到了最重要的PC业务,而郭为领导的神州数码从此与“联想”品牌彻底告别,获得了分销、系统集成和IT服务业务。

  从投资的角度看,这样的分拆是明显有问题的,因为同为各自领域的龙头企业,在惨烈的IT硬件领域,神州数码和联想集团要做到毫厘不犯几乎不可能。而且,同是联想控股旗下的企业,联想控股在协调二者竞争关系时,难免顾此失彼。事实上,在此后联想集团收购IBM PC时,顺理成章获得了更多联想控股的眷顾。再加上神州数码由老联想除电脑业务外的多块业务组合而成,主业不清,先天不良。如此一来,郭为的神州数码与杨元庆的联想集团实为云泥之别。

  旁观者都能看到的业务重叠,柳传志会看不到?实际上,这正是柳传志具有极大胸怀的壮举。因为这两员爱将,哪个也不能伤害。郭为在1988年加入联想后,11次易职,多次受命于危难之时,为联想PC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一度被视为是柳传志的“衣钵传人”。郭为也以“联想人”自居。而在柳传志看来,杨元庆擅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只做一件事,善始善终;而郭为擅长在一年中做很多事,总是在关键的时候出现在关键的地方,不是善始,就是善终。

  为避免内耗,联想决定拆分,让杨元庆和郭为各立山头。

  然而,联想集团并购IBM PC业务以后,杨元庆与郭为之间形成了很大的不平衡。单是薪酬对比就发生了天上地下的变化。2006~2007财年,郭为获得的薪金与分红共计819.2万港元,而杨元庆在上一财年的薪酬总额即高达2175万港元。

 华为VS联想:寒流里的中国标杆(一)

  2008年的股权出售,柳传志借用资本弥合了二者之间的收入鸿沟。

  但这步棋的战略意义并非如此简单。事实上,这是一个对联想集团而言影响深远的决策。

  2008年8月神州数码的这次股权变动,其实是神州数码和联想控股基于公司长远发展考虑的主动安排,同时也得到了赛富投资基金、弘毅投资、IDG VC等市场中许多机构投资人的积极响应。也就是说,联想控股脱身的愿望强过基金们对神州数码的追逐。

  联想控股通过向三家机构方出售神州数码29.6%的股权,一方面可以解决神州数码与集团战略的冲突——神州数码显然已经成为过去,眼前的联想集团才代表着联想的未来。另一方面,寒冬来临,当时联想集团已经承认正在收购欧洲PC企业Packard Bell,股权出售又可以获得最急需的冬粮以及并购资金。

  一举数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79405.html

更多阅读

华为vs.联想:谁能扛大旗?

     华为与联想的处境有何不同?看一下数据就知道了。2011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净利润下降52.9%,而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净利润大增73%。但这并不适用于比较这两家不同领域中的全球顶级公司在智能手机上的表现。  随着用户逐渐用智

投资迷局中的财富未来(一):直面中国,投资迷局

投资迷局中的财富未来(一):直面中国,投资迷局珍园文化   赵梅阳在世界的版图上,只有中国这块最难为投资者看懂,中国进入投资迷局的混沌时代。为此,笔者将撰文四篇,分别为:直面中国,投资迷局;聚焦全球,高端消费;共赢珍园,玉品人生;创新模式,财

如何建立高效的团队 建立高效医药营销体系的游戏规则(一)

建立高效医药营销体系的游戏规则(一)随着医药行业新形势的快速发展,现在制药企业的营销体系也在紧跟潮流快速改变着。由于医药行业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这导致建立高效率的医药营销体系有着自己独有的方式和方法。笔者史立臣历经2

阿迪王:“山寨品牌”的“山寨营销”(一)

系列专题:山寨文化凶猛     在电视上投广告、在报纸上投软文、在街头做路演,或者在某个五星级酒店召开新闻发布会……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推广方式似乎已经越来越难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尤其是对于目标消费群是年轻人的商家而言,

隐者三井:“影子”帝国的幕后推手(一)

 无论是农作物、矿产资源还是消费品,无论是原材料、中间件亦或是终端商品,在所有的生产、贸易和物流环节,三井都扮演着“幕后推手”的角色,将自己的下属公司以及关联企业推到台前,不断地扩大着市场、资源和疆土,谋求着利润最大化,而自己

声明:《华为VS联想:寒流里的中国标杆(一)》为网友好男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