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当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时,新加坡航空公司也从当时的马来西亚—新加坡航空公司分离出来。当时的新加坡航空公司如同这个国家一样,看不到任何希望,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竞争对手嘲笑他们说:“把机场建到海里去吧。”
作为一个城市国家,新加坡没有国内航线,因此一开始就要开拓国际航班——到澳大利亚、北美和亚洲其他地方,和强大的竞争对手争抢市场份额。当时的新加坡航空并没有什么政府补助——因为政府太穷了,也没有银行贷款——银行不敢把钱贷给他们。
既要在国际市场上和强大的竞争对手竞争,又要保持低成本的运营方式,这就是新加坡航空当时面临的窘境。从一开始,新加坡航空就被逼着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模式——兼顾低成本运作和高客户满意度,并由此带来高收益以维持公司的高速运转。
创新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当时,在其他航空公司的飞机上点饮料和葡萄酒,看电视剧和看电影都是要收费的,而在新加坡航空的飞机上则是免费的,他们还首先推出了“视频点播”。
除此之外,新加坡航空非常强调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顾客体验。比如说新加坡航空公司的乘务员的制服——新加坡民族特色的纱笼装——就受到了很多外国人的喜欢,这种差异化也吸引不同国家的乘客,新加坡航空的乘务员形象几乎就是新加坡航空的品牌形象。
公司必须在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之间做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否则会“上不去,下不来”。然而,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新航没有牺牲成本来实现差异化战略优势。
新航具有几个战略优势,抵消了因为提供优质服务而造成的成本上涨:与竞争对手相比,新航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新航飞行年限较短的机群不仅节省燃油,而且减少了维修费用;多元化、高效率的相关服务企业(维护、飞行餐、货运及机场服务);先进技术(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形式办理登机手续);最后,是新航在公司内部的成本节约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