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微软、卡特彼勒,还是其他许多公司,需求陡降都暴露出公司运营效率低下的弊端。
上述例子告诉我们,导致裁员的问题其实已经由来已久。不论是整体经济还是各个企业,裁员都只是证实了某些事情的发生。宣布裁员并引起关注并不是一朝一夕就会发生的,因为在所有应对挑战的措施中企业最不愿意采用的就是裁员。
同样裁员操作起来也十分棘手,管理层通常不得不做出非常艰难的决定。
展望未来
宣布裁员之后应该是企业最困难的时期。对于所有宣布裁员的公司而言,未来的经营难度要比以前大得多,因为他们经历如何通知员工关于裁员政策的过程,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想办法利用现有或新的流程来弥补员工变动造成的损失。这些工作需要管理层付出大量的心血。另外许多重大的项目可能会人手不足或者延期进行。而此时如果人心涣散就将给公司造成沉重打击。
那么是否有特别“擅长”处理这种情况的公司或者管理层呢?卡普利认为关键在于首先考虑好并执行替代性的方案。很难想象一个不采取其他新颖措施来削减劳动力成本(降薪、岗位共享、带薪休假、强制休假等)的公司能够顺利完成裁员。他说,“这样说的原因是,一家公司在经过认真分析后,发现自己除了裁员无路可走,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太可能出现的。”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阿纳恩德说,归根到底重要的是要保持长远的眼光。具体来说就是企业除了着眼于目前的危机,还要为将来形势好转做准备。“当众口一词称时机大好的时候,你要按兵不动。同样当大家都说时机不好的时候,你应当仔细权衡。”有时即使什么都不做企业也可能转好,但事先做好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即使经理人必须应对眼前的危机,他们也需要把眼光放长远,为将来的增长做好准备。毕竟谁也不想因反应过度而削弱自己的竞争力,从而从根本上影响公司将来的发展。
今后的形势或许比预想的好转得更快。牛津经济的波特曼指出,以前的经济衰退发展慢,波及范围窄,可目前的危机在美国造成的创伤却已迅速扩散到全球各国。但乐观的是,“这次的危机爆发很快,复苏也会比过去快得多。现在的悲观论调是没把有利的因素考虑进去。走出衰退的时间应该比有些人预计的短。”
“现在的衰退很严重,未来一两年还将继续承受打击。但等到形势好转的时候,企业的经营应该不会出现巨大的改变,我认为这样的改变不会发生。企业会调整自己,其实它们现在已经开始调整自己。劳动生产力在提高,竞争力在提高,当经济好转的时候这些就将成为推动增长的有力基石。两年后情况将逐步好转,企业也会重新开始增长。”
当然首要的问题是判断企业是否有能力重新增长。目前这个问题的答案还不明朗。经济困难时期有些公司为了短期削减成本而裁员,有些公司则采取临时停工或其他办法来保护人才。毋庸置疑,将来后者比前者恢复元气的速度会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