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陈晓不发“狠话”好长时间了。日前,陈晓再度放出“狠话”,称“三联是个烂公司,而且已经烂透了!”老马在现场闻听此言时,说不出的惊讶,因为陈晓给大多数人留下的印象是精明干练、柔中带刚,决不应该随便说出这种“狠话”。
好奇之余,老马试图分析陈晓此次“发狠”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决不是一时为了泄愤,那就太低估国美的二当家了。
老马发现,自2004年至今,陈晓在公开场合一共说过4次“狠话”,而且时间点比较集中:2006年6月,陈晓斥责胡润排行榜是“胡扯”;2006年10月,陈晓再次“发狠”,称大中电器创始人张大中“哪根筋出了问题”;2006年11月,是陈晓当年最后一次“发狠”,并扔下 “狠话”,表示如果“销售不达标就下岗”。
从时间上来看,陈晓的4次“发狠”中,有3次发生在2006年下半年。将日历翻回去,当时正是国美并购永乐,然后双方联手并购大中电器之时。胡润的排行榜将陈晓当时执掌的永乐电器排在第18名,品牌价值被评估为13.5亿元。这对永乐卖个好价钱是个致命打击,陈晓不得不“发狠”;此后,永乐和大中电器的纠纷案出炉了,张大中的利益代言人楼申光召开发布会,公开声讨永乐“三宗罪”,矛头直指陈晓,此时,陈晓的声誉受到空前威胁,于是再次“发狠”,称“不知道张大中哪根筋出了问题,看来朋友都没得做了”;再往后,国美并购完永乐之后,陈晓以新国美总裁身份亮相,并公开表示,“如果明年新国美销售额无法完成销售1000亿元、税后利润23亿元的目标,我就下岗!”最近的一次“发狠”,大家应该还记忆犹新,三联商社的股权已经“4拍4流”,国美只卖到一个空壳公司,还一时拿这个“地头蛇”没有办法,谁碰上这事不“发狠”才怪。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陈晓的4次“发狠”多为被动之举,或者自己公司的价值受到怀疑、或者自己的声誉受到攻击、又或者自己的资产受到“掠夺”。仅有一次例外,就是陈晓刚当上国美总裁时,称自己“完不成任务就下岗”是一次主动之举,并没有人要求他立这个“军令状”,立这个“军令状”只不过是给原国美虎视眈眈的高层门看吧?
至此,一般人会认为,陈晓的“发狠”不就是一种本能的反射吗?当感觉到自己受到威胁时,则反戈一击。这个回答正确,但不完全正确。因为,陈晓无论从个人来说,还是从商业活动上决不仅仅遭受这4次威胁或者诋毁,当年他也遭到过黄光裕的炮轰呢。
那么,什么能令一个“柔性的人”爆发并一反常态呢?老马认为,那一定是外界因素触动了他内心发自灵魂深处的敏感地带。这个敏感地带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的环境深深烙下的印痕。
也许是陈晓对财富的渴望吧。让我们接下来追寻陈晓的财富之路陈晓,从永乐电器的掌门人到国美电器的二当家,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三次大跳跃,个人财富达到了20亿;2005年,永乐电器实现上市,陈晓实现人生的第二次大跳跃,身家从70万一跃至8个亿;1999年,是陈晓人生第一次大跳跃,当时,永乐家电经历了一次人事动荡,一同下海的47个人,有7人离职而去。由此,陈晓开始重新思考永乐的定位,并决定放弃单纯的批发零售,开始转向连锁经营,并不断进行服务创新。这一变革颇有成效,从1999年到2004年,永乐门店发展到108家,2004年总销售额高达160亿元。
陈晓,相对绝大多数人,他是一个成功者,至少,他在财富上是成功的。但是,财富曾给陈晓的灵魂深处投下了阴影。
陈晓的童年时期和青少年时代均是不幸的。
他出生在大跃进年代,1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大病一场,最后一条腿残废了。10岁那年,父亲又过世了。1993年,陈晓的妻子身患重病,时任永乐常务副总的陈晓四处借钱医治、债台高筑后,依然未能挽回妻子的生命。
正是这些不幸的经历,使陈晓有了一个模糊的想法,那就是一定要创造些东西,使那发生过的不幸不再发生。“这是一段痛苦的经历,每当我想起那40万元债务,我对财富的渴望都会被唤醒。我想,有一天,我一定要自己去创造事业,创造财富。”
现在,陈晓当初的理想实现了,但这种对财富的渴望深深在灵魂深处扎下了根,因此,每一次对财富的触动,都会拨动陈晓内心深处的悸动。
老马希望,陈晓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再次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灵魂深处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