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2008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中部创新经济与企业融资论坛在安徽合肥举行。论坛期间,本报记者就VC在创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在索菲特明珠大酒店专门采访了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院长陈工孟先生。
记者:首先感谢陈院长抽空接受我们证券日报的采访。
陈工孟:不客气。
记者:本次论坛创新是主题,那么,能否谈谈风险投资在创新经济发展中能起什么样的作用?
陈工孟:好的。其实创新是多层面的,它包括技术、管理、机制与商业模式等的创新。推进自主技术创新,就是要在关键领域和若干技术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我认为,新形势下自主创新的内涵有三点:一是加强原创型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二是加强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积极促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记者:如此说来是不是自主技术创新就是我们要达到的一个目的?
陈工孟:不是。自主技术创新本身,其实不是目的,而是国家经济结构和企业经营模式转变的手段。它的终极目标是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形成产业与创新经济,从而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创新经济”才是自主创新的终极目标。
记者:那么,VC如何与创新经济相结合呢?
陈工孟:将创新技术转化为创新型企业,形成产业群视窗和创新经济,要依靠风险投资。这就是二者的重要结合点。美国、欧洲、以色列等近10年创新经济的迅猛发展已经证明,风险投资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加速器,对推动创新经济,尤其是推动科技型创新经济的发展,发挥的作用是极大的。
记者:陈院长,能否详细谈谈。
陈工孟:好的。作为创新经济的领头羊,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在创新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通过创新,美国成功地改造和提升了传统产业部门,大大提高了美国的生产率。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本身的发展,直接推动了经济增长;二是创新的外溢效应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实际上,创新的全过程包含两大内容:一是知识创造和知识孵化;二是知识运用,即将知识创新的成果运用于实际生产,转化为实现生产力。要完成知识创新——知识孵化——知识成果的产业化这样一个创新经济的全过程,除了需要人才、技术、制度的支撑以外,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创新过程的高创新性、高难度性、知识密集性和低成功率使得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因成本高、风险大而望而却步。相反,中小型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而具有灵活性强、市场反应迅速、内部信息和决策过程敏捷等特点。这也使得它们更愿意承担创新的风险,希望通过创新赢得生存和发展。规模小,机制灵活是中小企业的主要优势,但是中小企业却常常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一方面中小型企业在资金供给方面“先天不足”,此外创新企业高风险的特性,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很难通过普通融资渠道获得资金。传统的资本市场和银行都无法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问题,企业的发展受到“资金瓶颈”的严重制约。
但是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大批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出来,同时社会对这些创新产品保持着旺盛的需求。这种供需两旺的势头,不断降低了科技创新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于此同时,科技创新产品的高附加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使得追求高额利润的投资家们有了投资的充分理由,风险投资应运而生。
记者:创新经济和风险投资看来是互补的。
陈工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这样的。没有风险投资就没有当今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大量实现商品化,也就没有创新经济的兴旺和发达。另一方面,风险投资本身需要大量的有经验有知识的职业管理人,而创新经济提供了培养高级人才的经济环境,没有这种经济环境,没有大量职业人才的培养和训练,风险投资也是无法长足发展的。VC作为知识经济社会中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结合,对现代科技的形成,特别是对IT(信息技术)、生命工程和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世界著名的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无不与风险投资的支持相关。如半导体公司英特尔(Intel)就是在风险投资家罗克的支持下发展成世界电子工业巨人的。此外康柏、戴尔、微软、苹果电脑公司也都是在风险投资家的支持下成长起来的。这其实正如著名的经济学家非特尔·维奇亚博士在其专著《风险资本与创业》中所指出的那样,“没有风险投资就没有新经济。”美国前总统的科技顾问基沃斯博士也曾说过,“至少有50%从事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得到风险投资的帮助。从世界各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经验看,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和发展创业基金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必然选择。”
记者:能否给我们的读者归纳一下风投对创新经济的具体作用?
陈工孟:具体可以归纳为三方面:一是,风险投资体系的建立为创新经济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风险投资的最突出特点在于它通常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创建和新产品的研发阶段。思科、网景、雅虎等企业早期都得到了VC的支持。过去的10年中,美国的风险投资额从50亿美元增加到目前的每年约1000亿美元。其总额的35%左右是用于企业初创、产品定型前的投资,对支持创新性企业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通过对处于成长期风险企业的投资,风险投资加速了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没有风险投资,新兴技术很难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著名学者安德森曾说过:“如果没有风险投资,美国经济就不可能出现后来持续的繁荣”。三是,作为一种权益性的投资方式,风险投资不仅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资金,而且还参与风险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管理。风险投资家通过向企业提供管理经验及信息网络,帮助其快速成长,提高收益。
记者:目前VC的发展现状如何?
陈工孟:自2000年全球经济泡沫破灭以来,经过近几年的恢复和重建,在成熟投资温床激发下的全球风险投资业,应该说是在2006-2007年初迎来了温和的加速活跃与发展。加速增长同样也是我们中国新兴风险投资温床的关键特征。自2001年以来,海外风险投资在中国投资的活跃性达到了历史新高点,这强化了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所支持企业的全球化,比如说清洁技术等新兴行业就获得广泛关注,而且成了促进风险投资全球化加速增长的因素。
虽然目前美国和以色列等成熟市场仍占据全球风险投资规模的领导地位,但是处于动态发展中的新兴市场已经对整个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已成为风险投资业全球化的先锋。就我们国家来说,各个地区的领导也应高度重视创建区域创新型经济体系,把风险投资发展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本次论坛就反映了安徽省领导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因为相关的创新论坛,包括这次,我们风投研究院与安徽合办已是第四次了。
记者:那么,你对构建区域创新经济体系有什么好的建议?
陈工孟:好的,创新型的经济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要素:一是要培育创新型企业群体;二是打造风险投资群体;三是发展和培育投融资中介群体。这三个群体要相互协调发展。
记者:如何培育和发酵一大批创新型企业群?
陈工孟:首先要采取培育产业链的方法,而产业的发展也不用求多,只需重点培育本地区有优势、有发展潜力的几个产业,以现有的技术、材料资源为基础,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管理与资金,使之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龙头产业。其次,要鼓励大批的创业人才出来创业。这包括创业人才和技术人才。首要鼓励本地的技术人才,包括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教授和科研人员出来创业,而且要制定一些特殊的政策,提供一个人才回流的保证基金,若创业失败允许他们回原单位工作,并给予原单位一定金额的补助。另外,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分散在各地的有商业头脑的本区域商人;抓住海峡两岸目前的有利时机,给予优惠政策,吸引台湾地区大批成熟的创业人才。技术方面要鼓励大学的技术无偿转让,即支持大学中的老师无偿带出实验室的技术去创业,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就是采取这种方式。还可以大量引进以色列、美国、欧洲等一些中小型的实用技术,可以让他们拥有一部分股份。这样就可以通过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技术创新。资金方面,政府应设立引导基金,并完善当地政策环境,发挥天使基金、民间的基金以及风险投资基金的作用。总之,政府要建设好本地的政策环境,吸引人才、技术、资金流入。
记者:那么,如何打造创新经济体系?
陈工孟:“短平快”方法和中长期做法结合起来用。短期速成法,首先在本地区挑选几十家处于种子期和成长期的,将来有望成为百度、Google、阿里巴巴的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可以请风险投资机构来协助挑选,做尽职调查,选出几十家最具发展潜力,而且在未来几十年能够到美国纳斯达克、中国中小企业板和英国AIM等资本市场上市的企业,政府做重点扶持。如果部分风险投资机构愿意投资,政府将设立跟投基金进行跟投。政府的跟投部分仅要求存款利息的回报。如果失败了,政府不要求任何赔偿。同进也可以配以引外援法,就是吸引外地的三五十家优质企业注入本地。这些企业的标准是科技创新型的、有科技含量的或者是管理模式有创新的。那当然,这需要一套严格的流程和审核标准以及配套服务,最好是经过风险投资机构评估的。企业的范围也可以是全世界的。如果他们不能将企业总部搬过来,也要争取吸引这些企业的研发部门、市场运作部门到本地来落户。如果在未来几年内,重点培育的本土几十家企业、外来的三五十家企业能够上市的话,将来每一家企业每年销售额的税收收入就是非常客观的。
再来说说中长期做法。创新经济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只依靠“短平快”的方法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在采用“短平快”的同时,必须考虑经济体系的长期发展目标,采取必要措施,从而促进这个系统工程的完善与发展。这种做法的关键在于“培育”。第一,政府每年出几亿元成立政府引导基金,鼓励引导10只左右的种子型的基金。政府对于这些基金可以提出些要求,比如每投资一个高科技的种子期企业,政府跟投一定比例的资金,而且不收取任何利息费用,只是在投资机构退出之后收回资金,实现保本。政府只需要每年补贴一部分资金,就可以把这些风险投资家的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第二,提供高效率的政府配套服务。目前在我国注册一个企业大概需要1-2个月的时间,能否做到仅需一个星期呢?实际上,这个要求完全可以实现,关键在于效率和理念。如果采取一条龙服务,即在一个办公楼里办完所有手续,而且政府可垫付有些手续的服务费等,就完全能实现高效的、配套的政府服务。再就是,培育投融资服务等中介服务。要成立一个专门的中介服务业的培育基金,这个基金提供的服务包括:提供免租金的办公室;提供与服务绩效挂钩的不住,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等等。
记者:如何引进风险投资?
陈工孟:仅仅依靠政府自己的力量运作风险投资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如何引进国际国内优质的风险投资机构,使这些机构愿意在当地设立办事处。如果机构在此设立了办事处,相关的投资人就会经常过来考察企业,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各区域政府可以提供一个办公企业,免费提供给一些风险投资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银行、证券交易所等中介机构作为办公地点。在其入驻之后,每周都免费举行创业家跟风险投资家项目对接的沙龙、培训等活动,为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提供一系列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