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考虑,IDG一旦去募集自己的人民币基金,要怎样平衡它与现有的美元基金的关系?” IDG创业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熊晓鸽昨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作为国内首批获得人民币基金牌照的外资创投,熊晓鸽说,IDG目前尚未在国内募集人民币,也没有和国内有限合伙人(LP)商谈出资事宜。
“很难说国内有没有成熟的LP。”熊晓鸽说,要国内一些LP作出承诺并不难,但到了需要他们资金到位的时候,LP如果到时候又拿不出钱,会让创投非常“郁闷”。
熊晓鸽说,IDG目前进行人民币投资,是根据相关规定,一方面把部分美元转化为人民币进行投资,一方面则是把人民币形式的投资收益进行再投资。他们所获得的红利在交纳33%的所得税后,如果拿来进行再投资,则可以享受40%的退税。
对于投资类型,熊晓鸽半开玩笑地说:“‘撒胡椒面式’的投资我们过去做得很成功,未来还会继续撒这些‘胡椒面’的。”这些“胡椒面”指的是200万美元以下的早期投资,3000万美元以下的成长性投资和3000万美元以上的PE投资。
熊晓鸽说IDG在中国投资的所有案例加在一起,失败率是低于10%的。
而越来越多的外资创投机构更明确了下一个目标:在中国境内募集人民币基金,用各自在境外的投资经验和投资优势,寻找更多有潜力的中国企业。
全美最大、最活跃的创投基金NEA(恩颐投资)在中国已直接投资了30多家企业,投资金额超过3亿美元。昨天NEA董事总经理蒋晓冬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公司正在与本土创投洽谈设立人民币基金事宜,估计最终结果将在2至3月后揭晓。
蒋晓冬说,NEA的人民币基金的规模将根据具体需求设立。他不排除与政府建立合作的可能性。
韩国最大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KTB则明确表示,在目前其管理的100亿美元资产中,未来5到10年内至少将会把其中的一半用于投资中国市场。KTB正在根据国内政策法规的相关规定,制定人民币基金的融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