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众多老牌巨人公司轰然倒下,着实引发世人的彷徨与担忧。近期又不断有报道称“美国汽车巨头面临生死考验”、“美国汽车业面临生存危机”。汽车巨头们怎么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实体经济的汽车界大佬在金融海啸中也摇摇欲坠?它们还能在海啸中生存吗?
造血功能重创
以美国汽车巨头的老大通用汽车公司为例。通用历经百年经营,各种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都挺过来了,应该说绝不缺少考验。
然而,纵观近十多年来美国汽车业的发展,以通用为首的3大巨头的日子过得并不滋润。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美国汽车业受油价高企、成本上升以及日韩汽车竞争冲击,国内销量连年下滑,亏损惨重。日韩汽车业的崛起,已经虎口夺食,占据了美国的部分市场份额—— —通用公司曾占据美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但其市场份额如今已跌至22%;第二大汽车巨头福特公司市场份额如今也已跌至17%以下;克莱斯勒公司1998年被德国戴姆勒—— —奔驰汽车股份公司并购前,大约占15%的市场份额,今年已降至11%。
在美国,一直以信贷消费、超前消费为主要消费力来源。如今,金融危机导致汽车业下游资金链几乎断裂,致使本土汽车公司销售锐减、现金回流不畅;与以低成本、经济性着称的日韩汽车业相比,本土汽车公司更加凸现其高成本和高能耗特点,市场份额进一步萎缩,销售价格持续下降,赢利能力严重不足,自身肌体的造血功能遭受重创。
止血疗伤
从企业财务对现金流管理的角度来看,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现金流包括3个方面,即:经营活 动产生的正现金净流量,它为企业带来增量现金,在企业经营中发挥最重要的造血职能;投资活动产生的负现金净流量,是企业为了未来的发展而必须发生的现金净流出(企业高速成长期间因增加投资往往流出的现金也较多),形象地说,可以称之为企业处于流血或失血状态(流血不能过度,否则会因失血过多而休克、甚至死亡);筹资活动产生的正现金净流量,是企业为了保证正常经营和投资需要而对外筹集的资金,它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输血作用。
美国汽车巨头此间最大的问题是其经营活动的造血功能严重不足,且近乎丧失。在此状况下,即使政府出面救济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不过是延长其耗尽存量现金的时间而已。要想摆脱困境,削减成本、压缩经营规模、止血疗伤才是不二的选择。
笔者认为,美国政府真要救济美国车企、车市,还得从源头开始—— —刺激汽车消费,恢复美国旧有的消费模式和秩序,而此举也同样十分困难。因此,在当选总统奥巴马入主白宫之前,美国汽车业的颓势是不可能结束的。
中国的未来
毫无疑问,在金融海啸的席卷 下,中国的汽车市场同样会进入蛰伏的冬季。但中美市场有着本质的差异—— —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销量来自其市场强大真实的购买力,而美国的汽车销量大部分来自虚拟经济衍生的购买力—— —从信贷消费购买汽车的比例便可见一斑:美国占近80%,而中国还不到20%。
金融海啸不仅改变了美国民众透支消费的习惯,更导致全美信贷规模的紧缩;而中国的情况却不同,消费信贷比例正处在上升通道中。因此,尽管中国也处于海啸之中,但其谨慎的实体经营使汽车企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从通用汽车在中国的经营情况就能得到印证:通用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已经占其全球销量的12%,虽然通用全球濒临破产,但通用在中国的战略却不会受到影响,反而有可能提速,中国市场已经成为通用“自救”最重要的支撑。
近期,中国政府及时出台的强有力的促进投资、拉动内需的政策已经在产生积极影响。在此次危机中,如果中国的汽车业适时适度地放大消费信贷比例,无疑会进一步提高中国汽车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
综上,尽管受金融海啸的冲击,中国汽车市场的增幅会有所减缓,但其增长势头仍将继续,因为中国汽车企业拥有自己的“定海神针”—— —相对充沛的现金和正向的经营现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