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作为中国企业的先锋,它所面临的疑问,也代表着我们大家共同的疑问。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不按常理出牌的竞争模式,使得理论上的研究未免有隔靴搔痒、隔岸观火之嫌。“狼来了”之前的家园建设,还须倚赖于中国本土企业家的苦心经营和独特探索。《海尔的高度》一书就是以海尔的最新企业管理变革实践为鲜活案例,有血有肉地诉说中国本土企业浴火涅槃的故事。
贯穿《海尔的高度》全书的是这样四个关键疑问词:
全球化路径?
全球化早已是不争的现实,海尔则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开路先锋。然而,在全球化路径的寻求上,张瑞敏采取逆向思维,使得海尔的路径显得特立独行,在大量外资企业纷纷进驻中国以取得低成本优势时,海尔却义无反顾加快了海外建厂的步伐。就在此举受到一片质疑声,海尔海外建厂开始取得如火如荼的进展时,张瑞敏却又一次一反常态,表示出对跨国并购的兴趣,业内再度一片哗然。一直以来,海尔所建立的都是一个稳扎稳打的企业形象,张瑞敏更被赋予低调行事、谨言慎行的代表,跨国并购的风险众所周知,尤其是在TCL并购案流产之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之路更像是一场赌博。
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海尔是执著于海外建厂,还是一改初衷,走上跨国并购之路?
信息化再造?
如果说全球化路径的选择是海尔的宏观战略,那么信息化再造就是它在微观领域的一大革命。既然是革命,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意义之深刻自不必说。这不仅需要执行者高度的前瞻性眼光,还需要运筹帷幄的智慧和魄力。在信息化再造中,海尔提出了资源存折、市场链、人单合一、信息化日清等新名词,无一不是张瑞敏独创的思路,目的是打破以往的信息孤岛格局,使生产、销售等流程融会贯通,以获得先发制人的主动权。面对瞬息万变的全球化市场,信息化只争朝夕。
那么,信息化再造是不是中国企业超越世界跨国巨头的唯一途径?它是不是作者言之为中国企业界的“下一个大事件”?
产权改制?
产权问题困扰国人已久,而其中集体资产的界定问题更一直触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其棘手的程度丝毫不亚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海尔作为中国集体企业中的佼佼者,其产权分割尤其受到关注,尤其是在2004年郎咸平对海尔的责难之后,讨伐声四起,海尔被彻底“妖魔化”,一时间,张瑞敏犹如置身孤岛,百口莫辩。走到如今要向全球化战略发展的路口,海尔的产权改制势在必行,但口诛笔伐之下,使得本就在小心求证之下的产权改制计划更难见天日,张瑞敏也一直在回避自己的股权问题。
为此,作者问:企业家的人力资本应不应该承认?以离奇的逻辑狙击本土优秀企业是不是社会的悲哀?该不该体现企业家的贡献和价值?
大企业病?
在海尔国际化大发展时期,一方面海尔亟须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拳脚,另一方面企业规模的扩大却开始滋生“大企业病”。而这也是中国企业将普遍面临的困境。对张瑞敏而言,急速变化的经营环境已把他推到国际化的风口浪尖之上。
怎样避免海尔的大企业病?已成为张瑞敏每天花时间思考最多的问题。何以不凭控制,却能达到自如驾驭越来越大的海尔?
作者胡泳一如《海尔中国造》、《张瑞敏如是说》、《张瑞敏谈管理》之写作风格,以旁观者冷静的眼光打量着这个曾有二十多年辉煌历史的“中国巨人”,不以既定的理论框定企业,只选择在客观的解说中再现海尔的成长历程,对海尔目前转型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也毫不避讳。对于一个传达者来说,他的使命不在于评判,而在于给后来者提供一份可观可感可践行的经验模式。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看过本书,无论做人还是做企业,都值得掩卷沉思而得到慧黠的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