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家公司不得不失去团队中的某位成员的话,那么最好让这位成员加入该公司的合作伙伴。”Hugo Barra的跨国跳槽,没有惯常的企业挖角、抢人的火药味儿,因为办公室恋情才离开谷歌的传闻,还为这次高管流动增添了一丝浪漫色彩。 在中国的互联网疆土上正面对抗的角色就没这么美好和谐了。宁可背负“最苛刻雇主”的骂名,也要向离职高管索赔金额高达数千万元的竞业禁止赔偿,甚至在竞争对手上线当天把对手核心成员全部告上法庭,足见人的因素在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中何等关键。 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任何战略的改变、管理模式与企业文化的调整,都可能把员工推向竞争对手的怀抱。 缠绵了半年多的搜狗与360,最终无果而终,关键环节同样是王小川团队的去留。互联网大会上,周鸿祎在与张朝阳的对谈中淡淡地说:“收购企业就是收团队。” 此时正疯传有人投资王小川1亿美元创业,可能是百度,也可能是腾讯,这让周鸿祎的收购平添风险。而他的这句话,似乎在暗示如果收不来团队就不收购了,最终搜狗与腾讯结亲的结局也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说高管的去留,牵涉到企业背后的商业格局,那么从到校园里抢占新鲜90后就是一场起跑线上的人才储备战,伴随新学年的开始,储备战早早吹响了号角。
![对簿公堂 狗血八卦·高额索赔·对簿公堂 互联网人才「腹黑战」](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9443816884189.jpeg)
从20万到60万,到“真正优秀的人才待遇没有限制”;从发放千元置装费,到免息房贷,包括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网易、奇虎360等在内的互联网巨头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抛出优厚待遇,高调开启2014年校园招聘,令传统行业羡慕不已的薪资方案如同这个行业本身的扩张速度般不断挑战上限。 “相对于解决某个技术难题以后对业务的帮助,几十万年薪真的不算什么。”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多用服务器,少用人,是不变的准则。因此,他们最好的人才策略便是——永远雇用最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