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大帝兼总裁刘彻很清楚,企业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并不在于营销(军事),也不在于管理(内政),更不在于财政。
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人事。
历史上很多大事件,都是因人成势,因势成事。这个道理,成功的君王懂得,成败的君王不懂得;成功的企业家懂得,失败的企业家不懂得。不懂的企业家或者整天抓着营销,成天担心营销模式;或者插手管理,总是担心下属不尽心尽力,或者手下事情办不好;又或者关心财务,时刻把握财政大权,日夜忧思,实在是有为人士。然而偏偏这样的企业家失败的多,成功的少;小成的多,大成的少。这是为什么呢?
关键在于得人
当刘彻还是太子的时候,他就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毕竟汉朝是一家大企业,做为总裁的未来继承人,刘彻在大管理培训师卫绾所开的总裁培训班中时便向其师请教这些问题,以求在未来的企业管理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卫绾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太子要想有所作为,关键在于得人。太子又问,北方匈奴气焰嚣张,如何是好?卫绾答,得人。太子再问,晁错七国之乱后,国家仍有内忧,又当如何?卫绾再答,得人。太子复问,民生凋敝,怎求殷实富裕?卫绾还答,得人。于是太子不再问,卫绾说,得太子之资质而教之,我今生无憾矣。
后来,太子终于登基成为总经理,也就是皇帝,然而大权还是在当时的总裁窦太后手上。这个现实,雄心壮志的刘彻没有看见,辅佐刘彻的两位儒生也没看见,然而儒生的老师申生看见了。所以在两位儒生请老师出山时,申生拒绝了。具有超卓眼光的人就是如此啊(可见欲成事业者身边有这样的人是多么重要)。但这样高明的人避开当时的局面,足以说明局面的危机,刘彻还是没有看到。
刘彻的失察给了野心家伺机而动的机会,于是淮南王出现了,这是一种必然。刘彻仿佛没有意识到自己总经理的位置已经在摇晃,潜流总是在暗涌的。卫绾再次出现,他教了处于权力斗争核心的总经理刘彻一个字“退”。一时的退是为了以后更强劲的进,刘彻立即大彻大悟,他终于明白进退有道动静依理的大道。于是他忍痛杀死了两位辅佐他的儒生,和自己厌恶的女人缠绕在一起。
危机终于被化解,但这并不是我们要讲述的。我们关注的是,以卫绾的能力和见识,何以如此尽心尽力地辅佐刘彻,假设刘彻是狂傲、自负之徒,或者资质过于愚钝,卫绾怕也只好告老还乡,不再插手企业是非。
所以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刘彻化解了危机,关键在于刘彻不仅吸引了志同道合的儒生,还得到了远见卓识者如卫绾者的指点和帮助。
得人先要察人
相比之下,今天陷入困局的企业家,有的或许继续研究营销,有的继续反省自己性格上的缺陷,还有的开始怨天尤人,责怪属下。却很少有思考自己是否“得人”。在企业家的周围,聚集了怎样一批人,怎样的幕僚和怎样的下属,这直接决定了该企业家开拓局面和应付困境的能力。
总经理刘彻在韬光养晦中博得了总裁窦太后的安慰,同时在御林苑的玩耍中掺入了军事训练的因素。这个时候的刘彻经历了儒生的死亡已经变得更加成熟,要做好军事,必须先得人,要得人,首先在于察人。
这个时候卫青出现了,卫青只是一名马夫,然而刘彻从他行走的姿态和言语的条理中发现了军事领袖的光芒。察人是需要眼光的,更需要抛弃成见,这些刘彻都具备了。所以卫青很快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在抗击匈奴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功劳成就了刘彻的事业。刘彻以军事耀眼史册是人人都能看见的,却不知道他的军事功勋就开始在他看到一名马夫的一瞬间。
反观现在的少数企业家,选人论才,先看其背景,再查其专业,还要看他的经验和已有成就。这样的眼光,这样的方法已经决定了企业家事业的前途,得人先要察人,可惜许多企业家在察人这一关键问题上就出现了问题。察人缺乏眼光,用人缺乏气魄,御人缺乏谋略,这样的企业最终会在风雨飘摇之中无人求助。
卫青是年轻人,年轻人就有年轻人的缺憾,在论资排辈的环境里被挤压,但总裁刘彻并不这么想,他一步一步为卫青清除障碍制造让其脱颖而出的环境,这一切都源于他对卫青能力的信任和对自己眼光的自信,这种用人的自信和信任正是少数企业家所缺乏的。如果刘彻对属下不信任,他根本不会那么放权,卫青一类人也绝对没有一展身手的机会,老将如李广等也无法贡献他们的谋略和忠诚。正因为刘彻作为总裁的大气,才成就了下属的事业,从而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得人者兴的道理
刘彻作为总裁,继承的并不是一家完美无缺的企业。刘彻锐意改革,因为他需要在历史上写一篇属于自己的文章,于是有了道家治国和儒家治国的争论。道家儒家思想的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主张维持现状的道家满足了贵族阶级的利益,而任用新人的儒家则可以更好地挖掘来自民间的力量,进而扫除贵族阶层的腐化习气,为将来的抗击匈奴作最好的内部准备。同时刘彻需要开创新局面,也需要引进新人,对原有体系形成清洗和制约,这样朝廷之上才有刘彻施展拳脚的地方。刘彻在对新人大力提拔和任用的同时,他事业的光芒逐渐显现出来。得人者兴,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社会上的各种培训班很多,大体分两种:一种培养偏才,也就是身具某一技能在某个环节上发挥作用的人;另一类是管理人才,也就是总揽全局或管窥一隅可作润滑企业体系之用的人才。现在的企业家对这两类人才都是需要的。但这还不够,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不仅需要有察人的敏锐眼光,还需要有用人的宏伟气魄,更重要的是得人。
下等的企业家只能用才能不如自己的人,因为总担心属下压过自己,担心自己无法驾驭,这是心胸问题。中等的企业家能用才华和自己差不多的人,事业可以做成,但要做大做久,却很困难,往往是事业遭遇瓶颈了就很难有所进步。上等的企业家兼具察人的眼光和用人的气魄,关键是能吸引才能在自己之上的人,所以他的事业没有终点。
先哲孔子说每天要反省自己三样事情,企业家每天也反省三下自己:我发现企业外部的人才了吗,我是否用好了自己内部的人,我怎样才能得人。回答好了以上三个问题,然后去实践,对企业家而言,无论是开拓局面创业还是摆脱困局,又或者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应该不是很远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