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场合,竞争对手之间要做到以礼相待实属不易,但却很少能有像《纽约邮报》(The New York Post)和《每日新闻》(The Daily News)这样以相互诋毁为乐的竞争对手。《邮报》称《每日新闻》为“每日瞌睡”,《每日新闻》自然也不甘示弱,在报道竞争对手鲁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的花边新闻时毫不吝啬版面。然而来而不往非礼也,《邮报》中有关莫蒂默·扎克曼(Mortimer Zuckerman)的报道也少不了要添油加醋。两家媒体都在宣称自己的发行量要高过对方。
表面上吵得不可开交,两家媒体的负责人却在暗地里商讨合作事宜,比如说为了减少开支,他们考虑要在发行领域开展合作。然而最近,像他们这样化干戈为玉帛的却不在少数。全球经济的低迷,促使企业想尽办法削减开支、增加收入,即便是以同竞争对手合作为前提。
互为竞争对手的两家企业却在某些特定领域展开合作,这在管理学的术语中被称为“合作竞争”(co-opetition)。这一现象在生意场上十分常见。汽车制造商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会在汽车平台和发动机等领域同对手开展长期合作。各家航空公司也会通过共用登机口等设施来节省开支。
然而在一些发展前景更为低迷的领域,此类合作似乎更为普遍。今年7月份,宝马汽车公司(BMW)和菲亚特汽车公司(Fiat)这两家宿敌,考虑要在汽车零部件和系统生产领域展开合作。“这绝对是竞争合作的升级。”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巴里·奈尔巴夫(Barry Nalebuff)说,他在这一领域颇有研究,并着有一书。
让我们亦敌亦友
经济压力使得纽约报业的两大竞争对手坐到了同一个谈判桌上。即便不是在萧条期,《邮报》一年也要损失数百万美元,《每日新闻》的利润也是每况愈下。如今,广告客户纷纷流向网络媒体,经济发展速度也趋于减慢,前景更是不容乐观。
报纸刊登的广告数目在减少,快递公司则担心他们的派送生意也会越来越少。面临经济发展低迷的现状,DHL和UPS计划要在美国的派送市场开展合作。他们计划签署一个十年协议,规定空运网络较为发达的UPS公司将会在美国境内、美国和加拿大以及墨西哥之间派送DHL的包裹,一年的费用最高为10亿美元。
这一提议由DHL公司发起。该公司的限时专送业务正出现亏损。通过和UPS公司的合作以及地面派送网络的重构,这家德国公司计划要在2011年将预计亏损由13亿美元减少到3亿。然而对于UPS公司来说,由于油价上涨和经济的不景气,他们第二季度的营业利润降低了18%,缩水到14.5亿美元。
采取合作竞争策略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作为潜在的合作者,企业不但要放下自尊,还要考虑清楚合作领域之内和之外的业务。“你要分清楚你们是在哪个领域展开合作,在哪个领域依然是竞争对手,不要混为一谈。” 波士顿咨询公司(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哈罗德·赛金(Harold Sirkin)说。
以报纸为例,他们会通过出版内容和广告推销策略来同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如果想要保留自身特色,他们的编辑部门和广告部门就要同竞争对手严格区分。然而像发行、印刷以及后勤操作这些领域则更容易展开合作,且不会影响品牌的独立性,这也是《邮报》和《每日新闻》在这些领域寻求合作的原因。
重构行业优势?
然而要想说服反垄断监察人员此乃良性合作,企业在合作之前分得清楚一些还是有必要的。有时即便是一点有关合作竞争的风吹草动也会引起其他公司的非议。比如说,微软公司几个月前向外界透露,雅虎欲将其广告搜寻业务外包给他的竞争对手谷歌。由此可见,竞争对手在合作之前,必须要表明他们之间的合作是为了客户的最大利益。
德国邮政世界网(Deutsche Post World Net)的总裁弗兰克·阿佩尔(Frank Appel)则对此很有信心,认为他们旗下DHL公司同UPS将有望在2009年前达成合作意向。然而这件事情很可能会受到工会的阻挠,因为合作意向一旦达成,该公司将会关闭位于俄亥俄州威尔明顿的空运中心,这样一来就会有几千人面临失业。阿佩尔则表示,他目前急切需要挽回美国快递市场的亏损,以避免更多人失业。
至于《邮报》和《每日新闻》,看来他们的合作不太可能会包括广告这一领域,因为反垄断官员可能会立即找上门来。至于编辑部门的合并,那干脆连想都不要想,大批的读者还等在那里对两边的唇枪舌剑翘首以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