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油价和全球金融危机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经济现象,对于化工行业尤其如此,在原料成本高企和市场的萎缩过程中,很多化工企业黯然消逝。
12月3日全球最大的特种化学品生产商之一赢创集团大中华区总裁俞大海接受记者专访时,就高油价和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赢创如何在中国市场寻找商机介绍了自己的经验。
《21世纪》:今年国际油价出现了巨幅波动,您如何看待其中的原因呢?
俞大海:在我看来,过去一年中国际原油价格的飙升,特别是超过100美元/桶后,投机占的因素很大。美国的金融危机突然爆发以后,原油价格出现暴跌,从反面也印证了投机资金在油价高企中的作用。
《21世纪》:全球很多化工企业都面临很大盈利压力,赢创如何应对盈利压力呢?
俞大海:今年上半年的高油价确实给化工业造成了压力,很多大宗化学品(如乙烯、PTA等)生产商虽屡次调价,但仍无法将油价高企造成的成本压力完全转嫁出去。与它们相比,赢创在这方面的压力小一些。
这是因为赢创的产品是特殊化学品,如添加剂等,其核心价值在于专利等知识产权,原料支出在总成本中占比例不像大宗化学品那样高;而且因为拥有专利,产品在市场上也就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我们和客户的议价能力也比大宗商品生产商更强一些,可以将部分原料成本转嫁给客户。
《21世纪》:中国市场在赢创全球战略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俞大海:中国市场对于所有跨国公司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出于两个原因:第一随着中国工业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已经给跨国公司带来了很大压力,为了化解这种压力,跨国公司必须在中国开展业务;第二中国市场本身很大,已经是除美国和欧洲市场后全球第三大化工市场,如果不能进入这个市场,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也就无从谈起。
就我们而言也是如此,未来中国对特殊化工品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目前中国人均肉食品拥有量快速增长,市场中对饲料添加剂的需求增长很快,而饲料添加剂正是我们的优势之一;再有,近年来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增加很快,带动了对沿线隔音板需求的增长,可是现在中国市场使用的多是低档的隔音板,不但隔音效果不好,而且使用寿命也只有5-6年,而我们公司生产的高档隔音板寿命却长达25年以上。
特殊化学品的消费量和人均GDP有紧密的联系,欧美等国由于市场成熟度比较高,增长潜力有限,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这里潜在的市场会越来越大:2007年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赢创大中华区业绩达到7.54亿欧元。我们计划在2009年达到10亿欧元,并在2013年达到20亿欧元。为了支持销售额的增长,今后几年我们在中国市场的投资额每年都会在1亿欧元以上。
《21世纪》:赢创在中国的投资力度确实是在不断加大,但在投资方式上却越来越倾向于设立独资企业,这是为什么?
俞大海: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合资企业可以让我们倚重合作方的本土优势更快地融入这个市场,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后,现在我们倾向于设立独资企业,这是因为独资可以保护知识产权;可以集中完全用公司管理方法来做市场营销,而不用与合作方妥协,还可以从更宏观的视角完善赢创在中国的投资布局。
《21世纪》:那么赢创怎样看待中国市场环境呢?
俞大海:我觉得中国化工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也亟需进行整合,目前中国化工行业中小公司太多了,技术弱的公司太多,做得不好的公司太多了,投机公司太多了。如果不整合,会影响整个化工行业的发展前景。
要改变这种局面,我觉得政府首先应为化工业设立一定的准入门槛,改变现在这种“小乱杂”的局面,同时从政策、管理上引导企业进行加大环保、安全方面的投资;其次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引进更多先进技术,推动整个化工行业的提升;第三是要鼓励技术创新,从税收、补贴等方面引导企业进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