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化一波三折的股权分置改革终告成功。作为第一家同时在上海、香港和纽约三地上市的公司,上海石化曾在2006、2007年两次启动股改,由于当时不少A股流通股东对股改预期较高,而大股东坚持10股送3.2股的“一口价”,两次股改均失败。2013 年 7 月,公司第三次股改方案获股东大会通过,将对价从10送4.5股提高到5股。回想股改的点点滴滴,1999年出任董秘至今的张经明颇有感慨地表示,沟通策略的改变,让小股东的诉求更被尊重,是股改最终成功的关键。 张经明表示,股改必须要跟流通股股东把方案、前景等说清楚,要有诚意。“有股东的买进价是20元左右,有些人说哪怕10送10我也是亏的,但我是投赞成票的,重要原因是看到你们的诚意了。”他强调,“沟通首先要用诚意感动人。为了短期的利益,编一些故事让投资者去空想,这个就危险了。当然基础是把公司做好。” 2013年春节,当时上海石化还没有推出新一轮股改。张经明发短信给流通股股东尤二狗,对方的回复是“感谢张董秘的真诚沟通。哪怕我这辈子看不到上石化股改,也要让后辈在家祭时别忘告我一声!”尤二狗是上海石化股改的“意见领袖”,原先坚决反对方案,最后投了赞成票。 沟通也意味着实事求是、不误导、有耐心。2008年中国成品油市场严重倒挂,上海石化由此亏损很大,次年张经明获得了一个国际领先通讯社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大奖。“平时沟通的时候要把问题说清楚,生产经营情况、价格形成机制等。这种沟通,不要误导。我手机是24小时开的,有时候境外投资者、分析员半夜打电话过来,在符合信息披露的原则下,我尽量给他们多讲一点。他们有时对中国的事情不是很清楚,需要多沟通。跟他们讲事实,输了不会怪你。那年亏损,境外的投资者没有一个骂我们的。”张经明对《董事会》记者表示,“我们的主要生产基地在浙江,为方便境外的这些机构投资者,我们会到上海市区去接待,尽量方便他们。” “沟通要真诚、有耐心,更要公平,而不是选择投资者。”他说,比如关联交易,小散户可能只是看了议案标题,就会说大股东严重侵占上市公司利益,就需要去解释关联交易的必要性、定价的合理性。“我本人也花了很多时间在这方面。” 作为中国最早的9家海外上市公司之一,张经明感慨公司在治理、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方面“应该算是醒得比较早的”、“我们境外上市,借鉴了海外一些好的做法。”如一对一的路演,不管业绩好还是坏,上海石化都会做,将之视为公司的责任。再如对上市公司合规性的坚持。

国企大股东的一些要求可能跟上市公司规则会有冲突,这需要董秘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张经明不否认,兼任总法律顾问为自己履职董秘、促进上市公司合规性带来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