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企业独身在国际上建立品牌有20年到30年的路要走,他们只有在中国的品牌经营中积累足够多的力量和财富才可以此为敲门砖叩开国际市场的大门,之后企业还需要用百亿美金在欧洲市场打牌子,若想在世界市场取得胜利,那又将是伴随着财富、精力以及时间的巨大投入。探寻“国际化”品牌之路的李宁也陷入了退出国际市场的尴尬境地。知名企业开展国际市场尚且如此,默默无闻的企业想与国际接轨,就更有心无力了。
![美国日用品品牌 从中国精品城的商业模式看日用品企业的品牌之路](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9443090075249.jpeg)
中国商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的“中国城”已经有许多先例。迪拜、俄罗斯、西班牙等国家纷纷建立了“中国城”,但是这些“中国城”并没有为“中国品牌”带来期望中的价值,西班牙“中国城”甚至惨遭被烧,使“中国制造”一时间颜面尽扫。 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城”是租赁摊位的经营形式,每个摊位和所在的“中国城”只是单纯的雇主与商户的关系。各个商户自谋盈亏,所以只求利益,对于产品的渠道、质量、售后等十分忽视。这就导致了“中国城”商品良莠不齐,甚至以次充好,进而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对正牌产品产生强烈冲击。 中国精品城的独创商业模式,为知名品牌在内的中国企业提供了低投入进驻国际市场的机会,将企业打造国际品牌的道路缩短了近30年。中国精品城的海外小商品项目的经营模式塑造的是一个标志,它代表了中国几万种优质商品,受众面极为广泛。Full—houses以质高价优的优势形成优良的消费口碑,使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广泛传播,加深对中国品牌的理解。 值得重视的是,中国精品城的商业模式由于它的实体属性,具有强烈感官的直销展示机会却是有限的。所以,那里的每个商品都必须是经过层层筛选的优质商品,“中国品牌先锋工程”所运营的中国精品城模式则完全有能力举起品牌塑造的旗帜,为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赢得全新的地位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