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t产业 中国IT产业的30年品牌之殇(六)



  重点文字

  在各种扶持政策、税收优惠、社会荣誉的光环围绕下,在经历了技术、产品、体制和价值的考验后,品牌拉开了真正的差距。

  1997年,《哈佛商业评论》刊发了一篇名为《品牌经营的最佳战略》的文章,首次提出了低路品牌和高路品牌的概念。巧合的是,中国通信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无意识地实践着这一理论。

  在贯穿了硬件、软件、互联网、电信各大领域的品牌纷纷衰落之后,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那一段属于中国IT产业热血澎湃的创业历史,不应该被遗忘。

  中国IT产业曾经的品牌之星们,在辉煌绽放的瞬间之后便灰飞烟灭,没入历史底层。是什么原因让它们的脚步如此匆匆?

  2007年,中国信息产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达到5.6万亿元,产业规模继续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位居领先,销售收入占全国工业收入的比重为12%,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达5.27%.然而,与此相对应,中国IT产业的国际知名品牌却寥寥无几,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在国际信息产业市场规模中所占比重(通信网络规模第一,网民人数第二)相比,极不相称。

  溯及既往,从北京到成都,从福州到沈阳,从1950年中国计算机工业奠基开始,国内陆续产生了一大批曾经赫赫有名的IT企业。然而,今天,这些企业多数并没有与国际上那些与他们同时代诞生的企业并肩而立。或者,依然寂寂无名;或者,倒闭没落。他们因何致死,为什么没有撑到今天?

  死于市场

  本报在此次调查中发现,有相当大一批企业,先后经历了两轮“市场化”的冲击。在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政策出台后,中国的计算机工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两轮冲击先后来自于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放开计算机产品进口政策与1999年加入WTO.

  在此之前,我国的彩电行业最先进行洗牌。而这种激烈洗牌带来的最终结果是中国彩电业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完成逆转,在模拟影像时代全面占据优势。在此过程中,品牌淘汰率之高令人咂舌。

  自1980年创刊起,《计算机世界》就密切跟踪了中国IT产业的发展历史。我国计算机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开放发展的探索,根据国家的“市场换技术”政策,中国IT产业开始了与国际信息产业初步的接触与合作,通过对外合资、技术合作和商业合作等手段,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取消了电脑产品的进口许可批文,并大幅度下调关税。这一政策的直接后果是,到1993年,国内市场前10名都是国外企业。中国IT产业的开创者们如长城电脑、巨龙通信等,均遭遇到巨大的挑战。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程控电话,长途直拨”是中国电信业市场化的主要内容,但当时通信网络最核心的系统设备程控交换机,却都是国外品牌,所谓“七国八制”时代。1995年,由多家国有企业发起,中国第一台万门程控交换机产业化的巨龙公司成立。之后,民营企业中兴和华为相继在万门交换机上实现了技术和市场的突破,加上国有的大唐,这4家企业被称为“巨大中华”,中国通信界大众化时代开始了。

  然而,短短10年间,“巨大中华”已经今非昔比。昔日龙头巨龙公司在产品开发上过于单一,在快速增长的移动交换领域、光通信领域、IP领域几乎没有任何技术积累和进入动作,迅速被淘汰。

  与此相比,中国IT产业的另一个知名品牌实达电脑更是曾经极度辉煌。实达电脑的母公司实达集团曾经创造过“16个人创造16亿元”的业界神话,实达电脑在鼎盛时期,是惟一能够进入银行与税务系统的国产电脑品牌,每个月出货量可达两万台,在2000年之前,这样的出货量与当时的市场容量相比是非常可观的。然而,在2000年之后,实达电脑一路狂跌,直至2005年底,债务缠身的实达电脑一病不起,实达集团发布公告称实达电脑进行停业整顿。至此,实达电脑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PC行业在中国的发展曾经面临两个大机遇:一是1994年之后出现的家庭电脑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二是在2002年之后出现的第二轮洗牌,众多中小品牌被清洗出去,留下来的品牌基本都有自己占据优势的垂直市场或者独特用户群。

  群硕软件董事长刘英武曾经是IBM与宏在全球崛起的核心参与者与见证人,他认为,“即使从全球看,中国企业对电脑市场的参与程度也是最深的。”刘英武指出,这跟台湾省抓住了电脑个人化的趋势有关。而在中国内地市场,中国企业从市场角度参与电脑化的程度,也堪称世界之最。鼎盛时期,出现在中国市场上的电脑品牌多达三四十家。然而,能留下来的只有联想、方正、同方、紫光、海尔、TCL、浪潮等不足十个品牌,而多数品牌的出货量已经很小,彻底成为一个地方品牌。

  而先后消失与衰落的电脑品牌则包括了同创、柏安、八亿时空、沐泽、新蓝、东海、大亚东海、华禹邦甲、新浪潮、实达、恒生、康佳、熊猫、创维、四通、超群、金恒生等。与联想相比,这些企业不适应市场化的运作方法,未能抓住产业变迁的根本规律,根据自身资源与优势,实现规模化与品牌化运作,“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市场化自然淘汰的结果”。

  而与电脑行业相似的还有手机业,熊猫、中科健、TCL都是在市场竞争中倒下的品牌。直到今天,我国电信市场并未实现完全开放,只有在消费者终端上实现了市场化,而手机品牌的淘汰率更高,多数手机品牌虽然一直存在,却已经名存实亡,成为出售品牌与生产许可证渔利的工具。

 中国it产业 中国IT产业的30年品牌之殇(六)

  以电脑企业为例,很多行业,都曾经面临过很好的市场机遇,如实达,未能专注于电脑业务实现规模化;如东海,未能抓住最早进入者的优势实现品牌化;如2000年左右的家电群雄集体进入电脑业风潮,只有TCL一家坚持了下来,多数变成了一个彻底的“投机者”。

  一位企业负责人在采访结束时曾经这样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烙印,无论在哪个时代,企业要成功,要塑造一个百年品牌,永远需要把握市场化竞争的规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76590.html

更多阅读

红豆男装 什么档次 中国男装札记之红豆(六)

系列专题:中国男装品牌多产业笔者在《中国男装札记之红豆(二)》中曾经提到,“显然,如果依靠单一品牌,红豆无法拥有今天在纺织服装行业的地位,同时如果依靠单一产业,它亦无法屹立于中国民企500强”,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雅戈尔、杉杉等以服装

阿莱西亚 默多克的阿莱西亚之战(2)

  对于默多克心中传媒帝国最为生动的刻画,或许来自新闻集团1997年的年度报告:“作为世界上最垂直一体化的媒体公司,使我们得以在好莱坞生产电影,在世界各地生产电视节目,并通过福克斯电视网(Fox)在美国、STAR TV在亚洲、BSkyB在英国传播

中国服装:30年品牌足迹

从手工作坊到现在企业生产体系,从品牌概念引入到名牌战略,从现代经营理念提升到品牌价值创新,中国服装品牌走过了一条认识、接纳外来文化并开始把中国文化融入其中的过程  中国现代服装业的30年,可以分成三个10年:第一个10年?C?C三来一

古墓丽影10劳拉死法 中国民营企业的8+10种死法(一)

人类从事企业经营活动的历史不下千年,可是有谁见过一家千年历史的企业?百年老店亦殊为难得。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大约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存活达到50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一般的跨

声明:《中国it产业 中国IT产业的30年品牌之殇(六)》为网友流苏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