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蹒跚 昌河重组前景仍步履蹒跚



     脱离长安已成气候 北汽或在本月接盘

  站在景德镇市的街头,眼及之处,除了矗立在街边的青花瓷路灯灯柱外,更多的是畅行在大街小巷的昌河汽车。

  地处景德镇东边的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昌河汽车”),自2009年被中国长安重组后,日子一直过得不太舒坦。在去年爆发出罢工事件后,长安管理层从昌河撤出,双方关系更是降至冰点。

  曾经的“微车老大”没落至今,昌河开始筹划独立。然而,谋划独立的背后却是传言不断。

  今年8月,有媒体报道称,昌河在江西省主导下将脱离长安,旗下资产遭分割,昌河合肥基地将归长安,九江及景德镇基地则仍由昌河保留。10月10日,又有媒体报道称北汽重组昌河正顺利推进,有望于本月宣布该消息。

  尽管昌河汽车及北汽集团公关部均对此表示“不太清楚,目前没有消息可以对外公布”,但时代周报记者通过多方采访发现,昌河独立一事木已成舟。

  而“自由”的代价是让出合肥基地。据被访昌河员工透露,昌河原先在合肥基地生产的车型包括面包车及三排货车正在进行迁线拉回江西,预计将于今年底完成。

  尽管恢复自由身后不久,昌河已在为下一“嫁”做准备。虽然最后花落谁家尚未有最终定论,但昌河内部普遍看好北汽,有昌河内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北汽已经把车型都给了昌河,现在昌河有条新的生产线,本来是为了生产从合肥拉回来的福瑞达,未来应该也会生产北汽的车型。”

  独立已成内部公开秘密

 步履蹒跚 昌河重组前景仍步履蹒跚
  “现在是非常时期,不接受采访。”10月13日,当时代周报记者提出采访要求时,昌河汽车一高层人士表示时间点敏感,明确拒绝采访,但愿意就采访提纲对某些可提供素材的问题进行书面回复。事实是,直至记者10月15日发稿前,仍未收到该高层人士的书面回复。

  10月14日记者拜访昌河汽车销售公司公关部时,其内部人士表现得十分谨慎,表示目前他们这一层面并不清楚,没有信息可以透露。

  相较于官方的一派谨慎与避而不谈,脱离长安一事在昌河内部早已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都已经独立完了,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了吧。”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多名昌河汽车内部员工均表示早已知悉昌河独立消息。

  “今年7、8月的时候,合肥基地已经差不多给了长安,长安已经不给我们供货了,包括一些售后的配件已经有了严格的把控。从这一点来说,当时应该已经独立了。”曾负责昌河汽车销售业务的员工陈洱(化名)告诉记者。

  而在更早些时候,在车间工作的杨山(化名)就已经感觉到了昌河要独立的脚步。“今年过年的时候(1、2月)就有消息出来了,那时候昌河已经和长安闹得没法和解准备脱离了,我们有次开会的时候有听说过。”

  尽管内部对昌河何时独立的说法不同,但独立一事已成定局。和长安重组近4年以来,双方不和的消息屡传不止,昌河要“单飞”的消息也偶有传出,但直到8月初才有媒体报道“昌河汽车谋划脱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一事已经板上钉钉”,随即而来的各种关于昌河要独立的消息更是满天飞,这才让外界觉得昌河与长安的这“婚”似乎离定了。

  “前段时间昌河有个高管因为这事辞职,大概是因为提早把这消息(独立一事)泄露出去。”另一名负责销售的昌河员工苏易(化名)向记者透露。

  作为景德镇纳税大户的昌河汽车,曾经隶属于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昌飞”)。昌飞(最初名为“昌河机械厂”)则隶属于军工企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业”),上世纪60年代响应国家三线建设,军工企业向内地转移的号召,昌飞由东北哈尔滨迁至景德镇。

  昌河在景德镇有如自成一个小镇,拥有自己的学校、医院、电影院、住宿等各种生活设施,也因为早期员工均来自东北,昌河人说话操着东北腔,比起一般景德镇市民的“景普话”要标准许多。

  从80年代开始生产微车,到90年代连续六年蝉联全国微型车销量冠军而傲视群雄,昌河被称为“微面之王”。1995年昌河汽车、江西昌河航空工业有限公司、日本铃木株式会社、日本冈谷钢机株式会社四方共同投资成立昌河铃木。

  回忆起过去的光辉岁月,昌河人皆满心激动。“那时候昌河汽车比昌飞效益好,一九九几年的时候车间一天才生产几十台车,根本供不应求,买车者如果能通过昌河员工早点提到车,还会给对方5000元的感谢费。”一名昌河汽车的供应商王云(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现在情况则反过来了,昌河的子弟都希望能去待遇更好的昌飞,而不是汽车。”

  生产资质之争

  2004年11月,按照中航工业南北整合、机车分离的战略思想,昌河汽车与昌飞正式“分家”,成为直接隶属于中航工业的企业。也正是从2004年开始,昌河汽车的好日子似乎到头了。根据其发布的年报显示,2004年昌河汽车的利润从前一年的盈利5000多万元下降到亏损4800多万元,成为国内首家亏损的汽车整车上市公司。之后的日子里,昌河面临连年亏损。

  2009年11月,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撮合下,中航工业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共同组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根据组建方案,中航工业以其持有的昌河汽车、昌河铃木、哈飞汽车、东安动力、东安三菱的股权,归并至新组建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兵装集团持股77%,中航工业持股23%。长安就此一举跃为中国第四大汽车集团。

  这桩完全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包办而来的“联姻”,在长安与昌河看来似乎都不太满意。对长安来说,尽管集团的产销规模得以扩大,但这几家企业在重组前就已经面临亏损,想要一一救回难度显然不小。而对曾经历和见证过辉煌的昌河人来说,昌河汽车说大不大,说小却也有三个基地、几十万产能、几千名员工与家属子弟,无法眼睁睁地看着它没落。在他们看来,长安似乎对昌河支持不足。

  日方铃木的退出疑云是造成长安、昌河的嫌隙之一。2009年长安重组昌河时,长安集团总裁徐留平便明确表示,肯定会重组长安铃木与昌河铃木这两个铃木合资企业。

  这几年来也一直有媒体报道称铃木在重组前便想退出昌河铃木,重组后依然意愿强烈。今年8月有媒体援引长安汽车一位高管的话称,铃木已不愿意向昌河铃木投放新产品,且一直想结束与昌河的合资关系,随后遭到昌河方面的坚决否认。

  在采访中,关于铃木是否已从昌河铃木撤资,昌河内部也说法不一。杨山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称铃木已经撤资,“昌河现在已经跟铃木没啥关系了,说白点,就是现在昌河出钱从铃木买车型。”苏易则称铃木并未撤资,“他们现在是想撤都撤不了,2014年还有款SUV要在昌河铃木推出。如果违约的话需要赔很多钱,铃木没有那么多钱,他们现在的产能也在萎缩。”

  对于这一说法,昌河汽车相关人士则郑重否认了铃木从昌河撤资的消息,表示双方仍为合资伙伴。

  真正引起长安与昌河关系破裂的导火索则缘起于去年的那场罢工事件。“长安想把我们九江基地的轿车生产资质转移给长安马自达,后面的事(指罢工)你也就知道了,他们没拿走。”陈洱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李黎(长安派驻、昌河汽车原总经理)走了之后,长安派来的财务总监职位还在,但也就没来上班了。目前我们内部已经把长安的标志都给撤下来了。”苏易告诉记者,“这些年长安在资金、车型、技术上都没给过昌河多少支持。”

  “资金方面貌似都是空的,但是在车型方面长安有向昌河的合肥基地投入过一款福运面包车,原型车是他们的。但现在脱离关系了,车也停产了。”陈洱表示。

  “(长安给昌河的)支持当然有了,一直以来都有很多的支持。”在电话中,中国长安集团相关人士激动地向记者表示,当被问到能否举例一二时,该相关人士只称,“比如就太多了,无论哪方面都有支持。”

  当记者向前述中国长安相关人士求证昌河是否已脱离长安时,该人士表示昌河闹独立一事进行已久,“也没必要隐瞒什么,但‘昌河脱离长安’这个说法并不是很准,现在来讲,还不是完全脱离。或者说是叫重组,相当于股权关系的划转,昌河由原来的中央企业划归到地方。”

  而当被问到对于重组昌河的这几年有何评价时,前述人士生硬回答“没有评价”。

  对于昌河独立后的基地分配,如同此前媒体报道一样,几名昌河员工均向记者证实合肥基地将作为补偿的“分手费”无偿留给长安,但此前合肥基地生产的车型将全部拿回江西。

  “合肥基地生产的是我们的自主品牌,包括商用车。目前还处于迁线状态,所以我们十月份是没有生产商用车的。”苏易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现在正在迁线,把三排货车这块生产业务迁到九江去,面包车这块则迁到景德镇去,这个工作可能到年底结束。”陈洱亦证实了以上说法。

  而关于合肥基地的生产资质,陈洱及苏易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合肥基地是昌河汽车的生产资质,只能生产面包车与货车,“昌河汽车与昌河铃木的生产资质都在昌河自己手上,长安也不需要这一块。”

  对此,中国长安前述人士则持不同意见,“合肥基地本来就是长安的,生产资质也是我们中国长安的。”

  而据记者从网上资料了解到,合肥昌河前身是原安徽省淮海机械厂,1997年昌飞将其并购成立合肥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实施股份制改革后,合肥昌河又成为昌河汽车的合肥分公司。2007年合肥分公司又变更为昌河汽车的全资子公司,被中航定位为昌河汽车自主品牌产品的生产基地。

  或借重组迎来春天

  与长安的“包办联姻”以“分手”告终,好不容易单飞成功的昌河,下一步该怎么走,坚持独立还是继续找个好人家接盘?所有人都在观望。而以目前昌河的处境来看,重组似乎更有前景。

  “在谈的有好几家,北汽、一汽、江铃据说都有来和昌河谈过重组,中通也有人提过,但是应该可能性不大。”陈洱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苏易则向记者表示:“听说省政府比较希望我们跟江铃重组,但是江铃里有长安的股份,比较复杂。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们猜测是跟北汽重组。”

  北汽似乎是众望所归。今年6月,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曾表示,今年内至少会兼并重组一家车企,如果顺利,年底前兼并两家整车国有企业。有媒体爆料称在不久前北汽集团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徐和谊提及北汽未来还将有个江西基地,昌河呼之欲出。

  “这个消息目前我也不清楚,还在了解中。”与昌河官方态度类似,时代周报记者向北汽集团公关部人士求证时,对方回答的也相当谨慎。

  相较于对长安的抵触情绪,提及未来可能与北汽的合作时,几名采访对象明显颇为看好。“北汽的两个副总都是以前在昌河的老总,可能会给我们一定的支持。”苏易表示。

  “如果要跟北汽重组的话,发展前景会好些。北汽自主品牌这块,有威旺、北汽汽车、绅宝,它的弱项是网络这块,我们从80年代开始做微车,2000年开始做轿车,这方面应该是我们的强项。如果跟北汽在车型和资金等方面实现深度合作,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是表面上靠管理的话,前景还是比较好的。”陈洱则看得更远。

  在车间工作的杨山则向记者透露,北汽已经把车型都给了昌河,可能下个月便会签约。“现在昌河有条新的生产线,本来是为了生产从合肥拉回来的福瑞达,未来应该也会生产北汽的车型。”

  对于近年来积极扩张布局的北汽来说,拥有景德镇、九江两个基地30万整车产能、15万发动机产能的昌河汽车,在微车领域的经验丰富,又手握昌河铃木轿车生产资质和铃木车型,这不啻是个好选择。身为四小汽车集团之首的北汽长期“坐五望四”,超越第四长安已经箭在弦上。

  但与此同时,要接手这块“烫手的山芋”,北汽所需承担的显然并不轻松。如果重组成功,北汽身上肩负的还有几千名昌河员工的期望,而不只是个冷冰冰的基地这么简单。

  自2009年国家发布《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指出,拟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家至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企业集团后,一股兼并重组潮席卷而来,小车企们或持生产资质待价而沽,或垂死挣扎奋力一搏。从辉煌到没落,从“指婚”到再“择婿”,昌河的故事或许有其特殊性,却也折射出在这一波浪潮下小车企们的遭遇和故事。

  那么,昌河的春天有多远?

  “昌河这么多年了,我们家也一直都是昌河员工,看着它从开始的微车老大到现在的份额萎缩,也很无奈。跟谁合并重组并不重要,只要员工的待遇提高了,跟谁都没意见。”杨山无奈地说道,随即陷入沉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7654.html

更多阅读

北汽昌河汽车 270亿“输血”昌河 北汽剑指“四大”

     11月26日,昌河汽车景德镇车间的员工杨山(化名)打开报纸,北汽集团重组昌河汽车的新闻映入眼帘。“终于公布了。”言语中没有意外或惊喜,只有一种尘埃落定的踏实感。  就在前一天,与长安“离婚”闹得沸沸扬扬的江西昌河汽车终于

长安昌河 脱离长安 昌河“北上”重组

     国资委已批复昌河江西基地脱离央企长安,接下来,北汽将成为昌河汽车的新东家。  几经周折的昌河脱离长安独立一事,日前终于暂落帷幕。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从长安及昌河方面获得确切消息显示,国资委已批复昌河江西基地脱离央

单飞不单飞 长安甩昌河 单飞无力

     与长安并行4年的昌河,准备“改嫁”了。  在政府“有形之手”的主导下,昌河冒出了两个“绯闻下家”——北汽和江铃。与其说他们希望通过昌河做大产业链,到不如说,在跨区域兼并中,昌河拥有一块价值不菲的“壳资源”。  然而,

日渐式微的反义词 昌河日渐式微 铃木渐行渐远

     除了微车派喜以悬挂昌河自主品牌标识的形式在2011年上市之外,铃木已经没有任何全新车型在昌河铃木投产  随着昌河汽车走上“独立之路”,铃木汽车在华发展战略也开始进入深度调整期。  8月13日,被昌河汽车“独立”闹心的

声明:《步履蹒跚 昌河重组前景仍步履蹒跚》为网友王者绝非偶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