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上海进一步放宽金融管理,一边是不断传来投资高管离职的消息。投资领域又起波澜,对投资者而言,也或多或少利益相关。交银施罗德投资总监离职单干,多位圈内知情人士透露,3个月或者是半年内至少还有7~8个公募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或研究总监辞职奔私,目前,他们大多已向公司提交报告,等合适的接任人选入职后再离开。投资高管离职潮背后会是怎样的原因?
交银施罗德投资总监、李旭利、离职单干,几个关键词,又一次搅动了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之间人才流动的“一池春水”。
2006年12月30日,原博时基金的金牌经理肖华由公募转向私募。自此,公募界大佬接连奔向私募基金阵营,上投摩根吕俊、工银瑞信江晖、华夏石波、嘉实王贵文、广发何震、南方王宏远、交银李旭利……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这串名单还将迅速拉长。多位圈内知情人士透露,3个月或者是半年内至少还有7~8个公募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或研究总监辞职奔私,目前,他们大多已向公司提交报告,等合适的接任人选入职后再离开。
“体制”、“做一番自己的事业”是很多公募转私募的基金经理所说的离职原因。但短短两年间,优秀的公募人才,甚至是基金公司高管们,毅然舍弃了公募基金背后的大平台,宁愿到私募行业从小公司开始做起?私募阵营又有哪些因素吸引着他们?
《中国经营报》记者寻访了这两年间由公转私的近10个明星基金经理们,试图从他们的离职原因中寻找出公募基金行业存在的共同问题。
不买基金炒港股
“公募管得太死了,自己不能做股票,一天到晚草木皆兵。基金经理本身是做投资这行的,却不能替自己理财。”说起当初离职,李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基金经理自身不能买股票。
“国内基金业是过度监管。整个投资界,只有中国内地的基金经理是自己不能买股票。在海外,基金经理自己的账户只需要备案就能买股票。但国内却直接要求从业人员一律不能买股票。”另一位圈内的大佬直言,每个人都有理财需求,基金经理做投资却不能替自己理财,是管理体制上的一大弊端。
而“只堵塞、不疏通”的结果是,唐建等基金经理建“老鼠仓”的事件由此爆发,舆论为此哗然。MSN监控,手机监控,各方都盯着基金经理的“老鼠仓”。
李彬对此颇有切身的感受。2005年,市场刚崛起,李彬最喜欢的是潜心研究、挖掘牛股。但2007年,唐建事件爆发,当他再提出一个冷门股票时,同事一边要求他提出诸多证据说明看好的理由,一边以异样的眼光打量他。时间一长,李彬再也不想费心寻找黑马。
A股不能炒,但在火热行情的诱惑下,基金经理们投资的冲动终究无法抑制。炒港股就是基金经理们以曲线方式理财的行业内公开秘密。
“不少基金公司内部,基金经理之间最常谈论的是港股,而不是A股。”李彬说,由于他们管理的是A股基金,将自己的钱拿来炒港股,也是他们迫不得已的一种擦边球做法。
据记者私下与圈内人士交流,基金经理们投资的范围正在扩大,“圈内有些基金经理已经开始买美股,不过也是买中资概念股。”李彬向记者透露,基金经理买美股,主要是做长线投资。
虽然现有的监管制度规定基金经理不能买股票,但作为从业人员,他们可以买基金。让记者意外的是,他们对买基金理财并不认同。
“傻瓜才买基金!”“国内的基金业还不太成熟,投资风格多变,不稳定,我还想不到要把钱交给哪位同行来打理。”多位基金经理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自己不买基金,偶尔会“炒一下ETF,但更多的资金是在炒港股。”
难以主导投资
对于想投资致富的人而言,能否买股票、替自己理财是很重要的事情。但对另外一部分群体而言,能否按自己的想法来做投资是更为重要的事。
在基民的眼里和媒体的聚光灯下,基金经理是很光鲜的职业,手握百亿资金在市场上叱咤风云。但基民看不到的是,“基金经理在公司内部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员工,主导性很低,是很卑微的。”
今年刚离职的张峰,谈起离职时最深的感受是投资不自由,基金经理的主导性很低。
“基金公司的限制特别多,好多人都给你插一手,但所有的责任都要你一个人背。”张峰所说的插手,是指基金公司的机制设置,上到投资总监,下到研究员,都可以对基金经理的投资进行影响和干涉。
“你看好一只股票,但研究员不看好,他不写研究报告,这股票就进不了股票池。”作为基金经理,张峰平时还要和研究员搞好关系,让他撰写研究报告后,看好的股票才能进入股票池。而到了开会讨论时,“投资决策委员会还有更多的意见,还得费心思说服决策委员会。”
还记得2008年11月中旬,市场从1664.93点的底部快速冲到1800点,对市场趋势敏感的张峰提出这是最有价值的时机,他打算大幅加仓,但公司领导给出的指示是“你加5个点吧,不应该加那么多”。等到3月,大多数基金公司已经将仓位加到80%,张峰所在的公司领导却在投研会上指示,“其他公司的仓位都比我们高,我们得加点。”
其他离职的基金经理多有类似的感受。“基金公司的风格,说白了就是公司里说话算数的人,他的想法就是公司的风格。基金经理是很难按照自己的理念来做事。”从国内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转到私募的李华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他在基金公司干了很多年,但公司一直没有形成一致的风格,基金经理总是被迫做出改变以适应领导新的想法。
目前还担任投资总监的李伟也承认,投资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反而受到诸多限制,是很难忍受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