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三:管理者是绩效考核的直接责任者
谁对绩效考核应该负责呢?很多人都把责任归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其实这是对绩效考核的误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责任在于建立和维护一套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评价下属工作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所以承担的不是直接责任而是间接责任。
只有各级管理者才知道组织的目标,知道如何把组织目标合理分解成个人目标,也只有各级管理者全面了解下属的职责履行情况,才能使考核结果不偏离客观事实。所以说,组织中的各级管理者是绩效考核的直接责任者。
特征四:对员工绩效通过量化方式来进行考核
现代企业的管理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于员工的绩效,仅仅得出是否理想的定性判断是不够的,而要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定量描述。同时,现代管理技术(例如IT技术)的成熟也为定量衡量员工绩效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手段,组织实施绩效考核就是希望可以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量化。
绩效考核体系的复杂度体现在如何量化评估员工的工作绩效、如何准确识别员工实际工作绩效和预定目标的差距、如何准确衡量两个员工之间工作绩效所存在的差距,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为绩效考核组织部门所负有的最重要职责。
特征五: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直接运用于员工薪酬调整或员工职业发展的决策中
绝大部分实施KPI的企业都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薪酬等级和职业发展机会直接挂钩,他们希望员工能够对绩效考核有足够的重视,同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来进行薪酬调整和人事任免决策可以体现决策依据的充分性。这样的安排还有更积极的意义:一方面,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薪酬相挂钩可以让员工分享企业的经营效益,或者当企业经营效益不好时可以分担部分经营风险;另一方面,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实现员工发展和企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塑造员工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企业文化。
让KPI真正发挥作用
很多企业在导入西方管理工具时,往往没有深入思考这些管理工具的具体使用环境和系统要求,一厢情愿地霸王硬上弓,将有限真理扩大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结果往往是误入歧途。
在学习一种理论与方法时,首先要明白理论成立的前提是什么,特别是要考虑不同行业间的差异,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差异、偏好与文化的差异、员工成熟度的差异、基础管理的差异、法制经济政策、商业观念的差异等。西方理论是在假设前提下成立的(假设前提,是指保证分析和观点得以成立的条件)。设定前提是思维严谨性的一种具体体现,这也是西方管理科学的本质精髓之一。学习西方这种严谨的科学精神,一方面有利于指导我们将经验上升为理论和方法,指导企业实践;另一方面,促使我们在学习西方思想和方法时,深入了解和认识理论特定的存在条件,做到更有效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