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建议总裁们读那几本书?
《光荣与梦想》:1978 年8月该套书由中国商务印书馆“内部发行”, 1988 年再版一次。此后至新版问世前,该书只有旧书流通。2003年,海南社终于把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中文版进行再版。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她不仅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美国,更重要的这是本充斥着美国梦的书,一本让有梦想的总裁们能找到持续奋斗力的书。 《沸腾岁月: 华尔街 60 年代牛市兴衰记》 ,约翰·布鲁克斯 著,1973 年出版。布鲁克斯是《纽约客》杂志的已故撰稿人,一个这么大而且庞杂的题材,在他手里却举重若轻,他的写法很直接,很自信,有很强的主观评论性在里面,但又以大量的客观事实做基础,因此,你会不断认同他的观点。如果你只想读一本关于资本市场的书,那就读他吧。 《优秀到卓越》 可以与《基业长青》(都是中信出的)配合起来读,讨论一个伟大公司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因,提出了第三级经理人等概念。我最早是看到台湾版,名字比内地翻的好,叫《从A到A+>. 后来中信出了本《长大》,号称是《优秀到卓越》 的中文实践版,但卖的差别很大,除作者的水准、名气,出版的档期时过境迁外,很大程度上是不够简练,也许在诸多讲战略、讲企业长寿基因的书有比《优秀到卓越》观点更新颖,更精彩的,但写的这么直接实用的还真没有。 《品牌来自人性》 只看到台湾版的,作者是位担任过Nike、苹果多家公司品牌的高管,有很多翔实、生动的案例,这本书适合科技、快速消费品和娱乐行业的企业家作为品牌和营销启蒙读物来读;这书也是一本讲品牌和人性关系的书,这个观点在10多年前刚读到的时候很有趣(现在也不过时,甚至会一直流行下去),但一想真是这么回事,卖东西毕竟是卖给人的。 2、你建议IT经理人们读那几本书? 《黑客——信息时代的牛仔》,胡泳的大作,胡泳是个高产作家,《数字化生存》也是他翻译的,他的海尔系列作品也相当畅销,但我最喜欢的是他的这本《黑客——信息时代的牛仔》,对软件工程师和技术发烧友我们往往神话或者虚化,走两个极端,很难有真实和生动的描述;这本书是为数不多以平视视角写的书。一个IT经理要想管理好这样一个群体的话,先读读这本书吧。 《长尾理论》,连线总编辑的大作,一本从一个相对独特角度讲述互联网的书,回答了互联网与传统生意的区别——边际成本低,可以无限复制;比起《蓝海战略〉来说,这本书更具备价值:因为在很多领域,其实没有蓝海,只有不太红的红海,或者是被我们忽视的长尾。对于做项目管理的经理人或者想独立创业的人来说,这是必读书目。 3、你认为的最好的企业史传记是什么 这段时间在读冷夏的《霍英东传》,虽然冷夏是拿到授权的,但感觉还是隔了一层,内心还是认可第一人称的企业史传记,诸如帕卡特的《惠普之道》、斯隆的《我的通用岁月》、葛洛夫的《惟有偏执狂才能生存》,都读了很多遍,每一遍都有新的感受,传记还是第一人称的好。内地缺乏第一人称的传记作品,或者缺乏重量级的自传,和传主重量级不够,只能说是类企业史传记图书。 蓝狮子出版的系列企业类图书现在更多是企业案例性图书,平均水准很高,都值得一读,其中《道路与梦想》、《新鲜》有更多第一人称元素,更值得推荐。另外凌志军、胡泳的类传记类作品都值得一读。个人观点,第三人称的史话类作品要更有市场一些,第三人称要写成正史很难很难。我最近在做的《互联网史话》就想做这样的尝试,不求成为正史,只求成为信史。 4、影响你的书是那几本?《硅谷热》;从我原来老板陈宗周老师拐走的一本书,一直没还,后来搬家搬丢了,每次想起都拍脑袋不己。印象最深的是他对硅谷很细致的观察和诸多细节的采访。有些小细节至今记得,硅谷再大的公司都没有自己食堂,因此硅谷里的很多小酒吧就成为大家中午聚餐的地方,往往一顿饭下来,几个人就决定创立一家新的公司,而对应的,只要是打工,即便是做到副总裁级也没有固定的车位,因此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离开你现在服务的这家公司。找人也很方便,缺人就到公众聚集度高酒吧去转下,回来就有合适的人了。这本书让我感受到商业故事原来是可以这么有趣。 《门口的野蛮人》,布赖恩·伯勒 和约翰·黑利亚尔著,1990 年出版(中译本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讲述一起被奉为典故的交易─对 RJR Nabisco 公司的 250 亿美元杠杆收购─的故事。这本书很好看,作者之一是财富杂志的撰稿人,相当的老到,完全是畅销书的写法来写的,书中有很多畅销保证的元素:诡计、香烟、从别人那里抢来的老婆,还有足以令华尔街覆灭的贪得无厌。这本书是能让人掩卷沉思的书,让人洞悉人性的贪婪能到什么程度,也开阔了我的眼界,原来写商业故事也可以这么直面人性。 5、你推荐今年最优质的财经读本和IT方面的读物是那几本? 《郭台铭和富士康〉 虽然看过台湾版的《虎与狐》,但对内地读者来说,徐明天老师的这本〈郭台铭和富士康〉是第一本写富士康的,这本书和徐老师人一样,朴实无华,但很扎实,唯一的不足就是太全面了,没有给人留下什么流行的观点,不过,这本书的研究价值是无与伦比的,这是无庸质疑的。 《第一团队 》朱瑛石和马蕾的联合作品,符合我的阅读偏好,同时这本书也符合我上面提到的更接近信史而并非正史的概念。虽然此书避谈了不少过程中的“手段”事件(比如吴海是怎么从携程走的),但还是很完整的讲述了携程和如家的创业全过程,这本书也是一本对从业者如何做实做细互联网的书,写的很有实战价值。 《中国破晓》,没看到中文版本,主要是涉及对80年代以来中国政局的多处描述(尽管还是很客观),因此很难引进。作者谢大卫是著名风险投资人冯波孩子的养父,这本书写的是冯波、田溯宁、王志东的故事,夹带写了原来上海证券之星的高利民和与丁磊有多年生意往来的龚虹嘉的故事,这些人都是冯波的投资对象。由于作者的独特身份,因此有很多外人无法拿到的一手细节和事实,作者同时又有很好的驾驭文字的能力,把这群人的故事和中国的开放进程联系在一起,而没有沉迷于过多的细节之中,总之,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一本很好的企业史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