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创业板上市
华龙证券 孙伟利
创业板即将开闸,不少投资者都开始关注如何投资创业板公司,如何挑选一只十倍成长股。毫无疑问,成长性是创业板公司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要投资创业板公司,必须把握企业的成长性。而判断企业的成长性,根据经验来看,可以分六步走。
第一步:看企业成熟度
就企业而言,就是判断企业是否成熟:(1)是否有成熟业务模式、盈利模式?(2)技术和产品是否成熟?业务是否具备一定的规模,占有一定的市场空间?(3)是否形成良好的市场应变能力?(4)是否有一个成熟的管理团队?(5)是否形成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6)是否形成和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企业的成熟没有指标,尽管我们上市条件中有很多硬性要求,如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营业收入增长、连续经营业绩等,这些指标只是成熟度的一个部分。一般而言,产品是否成熟看其是否拥有一定数量规模的稳定客户,技术是否成熟应该是全面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制造成品率也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经营模式的成熟则要看是否有稳定增长的利润。至于管理团队、企业文化,则是一个历史积淀的过程,在企业发展初期,管理水平、工作效率主要取决于价格主要的领导人的影响,其从业经历、管理能力将对管理团队的战斗力起到决定性作用。
第二步:看行业和市场前景
我们看企业成长性,必须看它的生存和发展的行业和市场背景:(1)行业竞争情况如何?(2)市场进入情况如何?(3)未来的市场容量?
监管层已经给我们标出了创业企业的大框框,归纳起来是“两高六新”:高成长、高科技;新经济、新服务、新农村、新能源、新材料、新商业模式。对于市场经济已经得到充分发育的国内行业,原创型的创新无论在商业模式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很少见,更多的是集成创新或者消化吸收国际技术的再创新。因此,企业的发展空间即市场容量,应该细分到区域市场或者国内的局部市场,由于自主创新带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性能、替代进口等要素形成导致的该产品或者服务的市场空间容量,而不是行业本身。当然,大行业上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开放程度、成长情况也将对细分市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第三步:看发行人的成长历程
投资者需要探讨的发行人的成长历程:(1)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的增长情况;(2)按照业务或者产品划分的增长情况;(3)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使用增长情况。
就创业板上市公司而言,其主营业务只能有一个,其成长过程应该是围绕技术上、产品上、经营模式上的一个突破而取得迅速发展。因此,创业板故事的线索应该是创新,除此之外的增长,有可能有潜在的问题,可能掩盖了业务开拓中的不足。比如,资产收购后评估的重新估值、证券、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收益以及发行人业务收入过分依赖大股东的关联交易以及各种非经常性损益等。当然,国家政策补贴、税收优惠符合条件的也可记入收入,在国家大政策保持连续的情况下,如环保节能等产业,税收等方面的优惠短期内应该不会取消。但是理性的投资者应该对此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更应该关注创新线索和业务发展路径。
第四步:看竞争对手
企业的成长性不可避免地受到竞争对手的影响,这需要投资者加以辨别分析:(1)发行人的市场竞争优势是什么?(2)发行人的竞争劣势是什么?如何弥补?(3)募投项目能否提升核心竞争力?
就制造业而言,由于我国发展中国家的性质,一般的创新型产品都具有跟随性质,要么是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后根据客户需要的创新,要么是集成创新,从而产生出在区域市场的综合优势,与国内企业相比具有技术领先优势,与国外产品相比,具有成本优势以及售后服务优势。但是往往因为制造规模小,市场议价能力低、公司抗风险能力弱等缺点。所以管理层强调自主创新,企业具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相应的产品就具有议价能力。
对于仅仅是模仿了发达国家的某项技术,甚至弥补了国内空白,也需要全面分析,国内制造的成本因素很可能由于跨国公司的当地投资建厂而失去。一般而言,在一些完全开放的领域,创新企业的竞争优势将受到影响,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五步:看企业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是企业在对市场和竞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后形成自身发展的方向选择。是夺取中心城市还是“农村包围城市”,是在竞争环境、敌我双方优劣对比的前提下综合分析判断作出的最优化的选择,是企业自身资源禀赋的价值最大化的发展,科学、和谐、稳健是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发展战略通常是投资者忽视的一个环节。
发展战略在近期的体现就是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选择:(1)募投项目是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2)募投项目是否强化了主营业务?(2)募投项目是否有利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3)募投项目是否带有较大的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经营风险)?
在主板企业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很多企业就是因为选择了错误的发展方向而导致重大损失,甚至ST、退市。在2007年被发审委否决的38家企业融资项目中,因为产能不能合理消化被否决占16家,因募集资金投向、持续经营能力、业务发展前景问题被否有8家。因此,在创业企业募投项目的判断上,需要更审慎的态度,在关注其成长性的同时更关注其稳定性。
第六步:看企业的学习能力
就上市公司而言,创新能力是企业保持技术上竞争优势的最终保证。市场在变化,竞争态势在变化,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才能保障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主要包括:(1)技术研发投入;(2)技术研发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3)研发团队;(4)核心技术人员;(5)创新成果以及转化。
评价企业的创新能力也许和评价企业的成长性一样困难。对于企业而言,真正有用的创新能力是创新成果的转化,形成市场化的产品。鉴于创业企业还是小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团队都不可能太大,因此,创新能力的评价关键是核心技术人员科研经历和成果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