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关德铨 文字整理/本刊记者 李斌
美国是全球化企业必争之地,即使在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国企业也不要以捡便宜的心态
去美国抄底,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关键
美国是全球化企业的必争之地,中国企业去美国投资,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准备能力,其中包括三点:一是企业本身的准备做到什么程度,“走出去”的战略目标是否清晰。二是企业是否具备这方面的人才,有没有一支能“走出去”的队伍。三是企业的整个投资流程是否建立起来,这个流程可以控制企业在美国所遇到的问题。
另一方面,要看美国是否接受中国的投资,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因为美国方面也许会有一些反对意见,投资企业要有办法融合双方的不同意见。一个中国企业去美国投资,一定要追求一个双赢的结果,一方面给自己创造商机,另一方面也要给美国带来一定的好处。
日本经验可借鉴
中国企业要立足美国市场,我们可以从日本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投资美国的实践中汲取一些经验。准备投资美国的中国企业,其实与当年日本企业在美国投资有很多相似之处。从投资美国的动机来看,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都是通过出口把价值链延长到美国,去靠近美国的消费者。同时,去美国增加对物流的控制、对销售网络的影响、对供应商的影响,这些都是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去美国时的目标相似的地方。
1984年、1985年的时候,美国感觉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太大,对日本施加压力,日元持续升值,日本公司为了应对日元升值,开始增加对美国的投资。早期,美国很担心日本企业投资会在美国国会中产生作用,从而影响美国国家决策和立法。因此,在美国当时的一些畅销小说中,也把日本人说得比较反面。
据盖洛普调查数据表明:一直到1990年,仅有44%的受调美国民众认为日本是“值得信赖的同盟与朋友”。而2008年,有74%的受调美国民众都这么认为,日本的地位在美国有了很大改变。目前,已经有5000多家日本企业在美国投资,而且,在美国的日本企业80%都是绝对盈利的。
日本企业在美国投资的成功,其实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以丰田公司为例,丰田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丰田在进入美国市场的过程中也碰到了很大阻力。1981年,丰田汽车以低价格进入美国市场,当时美国的汽车行业不景气,有很多失业工人。丰田的进入,更冲击了美国汽车业,也激起了这些工人的愤怒。他们把丰田汽车打烂,以此来抗议丰田的进入。
在这种情况下,丰田公司仔细研究了美国的国情,在各种阻力中完成了丰田汽车在美国的演变。丰田从1990年到2007年期间,对美国的非赢利组织捐赠了3.4亿美元,让美国人知道丰田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公司。丰田也始终关注外商的利益,2007年,丰田把一个非日本人选进丰田的董事会,作为独立董事。所以,丰田在进入美国后,很快顺应了美国国情,把丰田汽车逐渐演变成了一个美国汽车品牌。
日本企业去美国投资,一般会有两种投资方式,一种是合并收购,另一种是绿地投资。日本企业在美国花时间最多的地方,是充分了解美国的地方政府,包括不同层面的政府机关、联邦政府、州政府,还有供应商、销售商、媒体及工会的反应等。日本企业就是想让美国人知道,他们进入美国是想创造另一个局面,而不是为了剥削美国,日本企业在与当地人的社交方面做得非常好。
另外,日本企业严格遵守美国的法律,特别是企业员工,他们做事情会尽量保持让别人看清楚,会用有影响力的东西作为自己的价值链,让美国人知道,他们是深受美国影响的人。作为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员工也会通过私下接触,完全服务于当地社会,这也是非常值得中国企业思考的地方。
投资美国目标要明确
当前,美国经济衰退很明显,很多经济学家也在预测,可能要经过三四年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所以,中国企业要去美国投资,肯定是针对一个行业的,要判断这个行业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是不是到了谷底,上升空间有多大。如果对自己要收购的目标有一个清楚的判断,风险应该不会很大。不过,中国企业去美国投资的目标,应该不仅是为了运营美国那边的公司,还要想办法把一些好的无形资产带回中国,然后在中国市场发展壮大,这样的价值会更大。
实际上,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经验同样值得借鉴。比如海尔集团的国际化“三步走”战略: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
首先是走出去。
第一,进入美国市场,一定要有清晰的目标。一个企业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去美国这个不熟悉的环境。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去美国投资不是去捡便宜。大老远去美国买一些在当地经营得不好的企业,去扭转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这种成功几率是非常小的。所以,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目标,在未来一至五年甚至十年,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很多人在问,现在是不是投资美国的好时机。其实是要看行业,比如汽车零部件行业,我认为现在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时机,还有家具行业,中国在这一领域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也非常了解美国和欧盟市场,现在要做的,就是怎样把国内家具品牌打出去,类似的行业去美国投资应该是有机会的。如果谁要说投资美国的金融业,中国公司即使买下了美国的银行,也消耗不了,整顿不了。
第二,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尽快在经营上做到本地化。最近有一家做家具的中国企业,在美国收购了一家当地的公司,当时就找了一个当地人作为公司经理。海尔也一样,去美国之后,第一个请的人就是当地的一个白人,被聘为人事经理,负责招聘当地的工人,这样做对投资美国的企业很重要。
第三,中国企业在挑选投资地点的时候也要考虑,如果选在美国一个较小的城镇,可以很容易让当地人接受。
第四,中国人喜欢轻易许诺,在投资之前总是告诉对方我们过去会追加多少资金,如果你真的在美国投资成功了,一定要记得自己的承诺,因为你当初说过的话别人会记得。一些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后没有履行当初的承诺,这样会毁掉中国企业的信誉。所以,在这种事情上,企业一定要注意。
第五,很多美国人会把中国人当成日本人,因为日本企业可能是当地美国人唯一有接触的东方企业,美国人会希望中国企业也像日本企业一样规范。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着急,慢慢来,让美国人慢慢熟悉中国人。
其次是走进去。
要走进美国社会,中国企业在管理上一定要更新,不能在中国怎么搞,到了美国还怎么搞。像海尔,它是一个管理很好的企业,在海尔的工厂里有一个位置,地上有两个脚印,这是为了惩罚做得不好的工人的地方,如果你没做好,就站在脚印上罚站。但美国工人是绝对不会站上去的,如果海尔说你没做好,又不肯站上去,那让做得好的工人站上去,做得好的工人也是不会站上去的。所以,企业的管理要根据当地的习惯来改变。
对于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理念也要根据本地化进行调整。海尔的服务应该是一流的,在国内,一个产品在规定期限内坏了,会立刻换新的;但在美国不一样,东西坏了就坏了,再换新的企业会觉得耽误时间,这种服务理念是不一样的。
再次是走上去。
企业“走出去”还要充分了解外边的竞争环境,尽量利用在国内的资源,千万不要低估了美国企业的竞争力,在美国市场竞争,美国企业还是很厉害的。一定要了解当地的市场,以市场为主导,这种策略才能保证企业在美国市场的长远成功。
总体来说,如果是一个行业的龙头企业,也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企业要延续它的价值链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否则,实行跳跃式发展风险是很大的。《大学》中说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连家都没治好,怎么去平天下?美国是吸引全球外资最多的地方,即使遇到了金融危机,美国经济还是很强的,所以,美国还是一个值得投资的地方。目前,在美国的外资企业有45%是制造业,制造业的产能占全球的20%,中国只占8%。其实,从这一点看很有意思,美国本身已经变成一个服务型的经济,但还是生产大国。所以,中国企业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吸收美国的经验,用实力去美国投资。
(关德铨:美国德勤中国业务部主管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