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从来没有对直销人员设定限制条件,它始终强调每个人只要付出真诚和努力,一定会取得成功。理查·狄维士在他的人生里遇到过无数次类似的提问:你们为什么不总结一下优秀的营销人员都具备哪些特征,然后让这些人从事安利的工作,更容易取得成功?这个问题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也是绝大多数公司招募人才的标准。谁不愿意将最优秀的人才揽在自己的手中呢?可是,理查·狄维士却认为:“一旦设定了限制条件,那就是在否定机会。安利事业的大门是向所有人敞开的。”
安利从不会说“哦,不行,你们年纪太大了”,或者说“你们不够聪明”、“你们的家庭背景不合适”等等。在安利看来,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肤色、工作背景的人都能得到同等的事业机会。无论是在咖啡吧,还是在安利的产品说明会现场,你会看到老迈龙钟的老年人、西装革履的中年人、一脸青涩的大学毕业生,当然也有刚刚生完宝宝的家庭主妇。他们不一定是为了生意相聚到一起,而是为了实现梦想。
和传统的销售方式不同,安利的产品并没有在商场、超市里售卖。在中国,只要你年满22岁,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不是学生、教师、医务人员、公务员、现役军人和安利(中国)正式员工,具有初中以上学历,没有刑事犯罪记录,不是邪教或非法组织的成员,你就可以申请直销代表资格,但你必须通过安利的考试并获得《直销员证》。
从此,你便成为安利数十万直销员大军中的一员,接下来将是一个典型的奋斗故事。这个过程虽然艰苦,但却趣味盎然,你会发现交际的快乐,你也会不自觉间变得自信起来。不过,你的业绩要做得更大,你得从一对一的盯人式推销中解脱出来,用更为高级的方式进行营销,例如会议营销。这不光是推销的事,还包括组织、领导、培训和演讲。对刚刚迈入这个行业的人来说,成功组织一场会议是不可想象的事,但对于经销商来说,这却是最基础的工作。如果你不卖产品,你并不损失什么,你可以选择放弃,也可以干脆做一个消费者。一切都不设限,可是,你最初的奋斗梦想将会离你越来越远。
这些不设限的规条源自这样一种逻辑:如果让更多的人帮助安利与消费者建立亲密的联系,那么安利就必须先激活每一个直销员的梦想,建立起良好的情感纽带,因为他们才是直接与顾客接触、聊天、向顾客推销产品、甚至消费安利产品的人。
在安利的世界里,推销梦想同推销有形产品一样有意义和价值,尽管安利一直习惯用产品质量来说话,但更多的人相信,安利的最大魅力不只是因为产品好,甚至不只是因为直销模式,而是对成功与梦想的追逐,而且它建立在企业、员工与顾客之间关系的基础之上。安利的这种“伙伴”文化已经成为不可复制的标签。不同直销员的思想千差万别,行为大相径庭,但人们对成功的梦想与渴望是共通的。没有任何企业能提供满足所有人需求的产品,但如果这些产品能让所有人实现梦想,那么它们就超越了单纯的使用价值。
1949年第一次接触纽崔莱时,杰·温安洛心生疑惑:“不过就是维生素,有什么搞头呢?”但是了解到表兄通过它每月能赚1000美元,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在当时,1000美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没过多久,两人放弃了其他生意,全身心投入到纽崔莱的事业中。
“没有人强制你去购买产品,也没人吹嘘说卖安利产品能一夜暴富。”安利的一名经销商说,“但在那个大家庭式的氛围中,你无法不被大家的激情所感染。”在他看来,在安利的世界里,人人平等,按劳取酬,能力受到推崇、尊敬。每一个直销员都靠自己的实力吃饭,位阶的高低由销售额的多少来决定,能力出众的人都会被安利授予一个象征地位的头衔,代表财富与成功。对于渴求成功的人来说,榜样的现身说法总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在这里,他们看到了人们对成功的理性渴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感受。
安利在构架一个“梦想的世界”,它力图用一种体系唤起人们对成功的渴望,激发人们的潜能。它给予了人们获取财富的工具,制定了催人向前的奖励制度。更重要的是,它告知人们走向成功的正确路径。榜样的事迹就像一出出鲜活的范本,代表着触手可及的愿景,而前提是只要你迈出一小步。
直销的力量
直销并非什么新生事物。在五六十年前,这一销售模式便风靡于美国,那时的直销员习惯套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名言形容自己的生活—“如果不在推销,一定就在推销的路上。”二战之后的美国有许多退伍的老兵,政治上的安定让他们对财富的渴望更加强烈,应运而生的直销由于迎合了这一趋势而大放异彩。纽崔莱让杰·温安洛、理查·狄维士第一次感受到了直销的魅力,以至于在此后的近60年时间里,他们的生意与生活再也无法和它分开。虽然上个世纪50年代,像纽崔莱这样正规的直销公司还有很多(类似于老鼠会的组织就更多了),但至少在安利创立之前,没有人会意识到这一基于人际关系的商业模式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复制。
加入纽崔莱体系之前,杰·温安洛是一个十足的“菜鸟”,但不久后他就发现只要遵循几个简单的原则就可以取得成功。“第一,要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那种产品,就绝不会有人会相信你。第二个原则,是要有争取胜利的决心。许多人就在第一道难关来临时弃械投降,所以他们无法成为创业者。成功的第三个原则,就是个人的投入,必须了解整个销售组织的情况,才能对产品和策略做出最好的判断和抉择。”
即便纽崔莱高层因内讧而颓势渐显时,杰·温安洛、理查·狄维士仍然坚信,纽崔莱式的直销模式是非常成功的。每当纽崔莱事业受到挫折时,他们就会提醒自己:纽崔莱的经营方式合情合理,只要我们坚持信念拼命干,再给它一点时间,一定会成功的。对于纽崔莱的这套直销体系,杰·温安洛有着独特的认识。“猛然一看,纽崔莱的公司结构,跟平常企业没什么两样,都呈金字塔形。金字塔形也没什么不好,这跟形状无关。不过要是谈到销售部门,那么纽崔莱显然比传统企业来得灵活而流畅。跟一般企业相比,纽崔莱的最大不同是它把重心放在个别的直销商身上,而不是团体。”
多年之后,不堪纽崔莱内耗的杰·温安洛、理查·狄维士创办了安利,他们将纽崔莱的直销计划搬过来,并做了一些必要的调整,最后形成了自己的直销体系。他们笃信,安利日后注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因为这套直销计划所提供的个人生活改善和经济上独立自主的诉求,拿到全世界各个地方都行得通。安利可以提供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这个诉求对任何国家、任何种族、任何团体、任何文化和任何专业领域的人来说,都一样有吸引力。只要安利可以一直提供这样的机会,而消费者也一直满意我们的产品,安利就会继续增长。”事实验证了安利两位创始人的预想,如今,将纽崔莱收入囊中、拥有近300万直销大军的安利,在美国及国际市场上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很多企业在产品构想和行销策略上,都以安利的直销商架构,作为直销组织的典范。
伙伴关系的威力
安利的两位创始人之所以能够缔造一家年收入高达82亿美元的企业帝国,而不像纽崔莱一样拥有一流的产品却无法快速发展,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当时的纽崔莱违背了诚信原则,致使整个销售组织随之解体,而对于一家直销企业来说,诚信比什么都重要。杰·温安洛后来在自传中感慨地说:“所谓信任这种东西,跟精细的瓷器一样,一不小心就会碎掉。碎掉之后,再来修补就麻烦了,也许粘得回去,不过裂痕永远都在。”纽崔莱高层相互不信任和对直销游戏规则的破坏,让理查·狄维士和杰·温安洛意识到了互信互谅的重要性,他们确定了一项关于公司决策的原则:一方面,决不单独搞什么“新政”,除非两人都同意;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不在,另一个人就做主,当然是全权负责。两人如此高度信任的关系一直保持了数十年,而今,他们的后人将这种关系继承了下来。显然,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企业管理的问题,真正的秘密隐含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里。
在安利的企业理念里,“伙伴关系”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为这是安利事业的根源。正如安利创始人理查·狄维士所说:“我们人生中最大的满足,就是看见我们的伙伴做得越来越好,事业蒸蒸日上。我们可以在超越生意的范围改善他人的生活。”尽管直销模式在不同的国家亦有所不同,但在过去的50年里,无论在大急流市、堪培拉,还是在上海,这一原则始终没有动摇过。
杰·温安洛在暮年回首往事,他将安利的成功归结为他与理查·狄维士牢不可破的关系。这两个同样是荷兰后裔、性格互补、有着同样宗教信仰的人,在任何重大决策上从来没有红过脸。在纽崔莱直销事业最困难的时期,杰·温安洛几乎没怎么思考就放弃了纽崔莱总裁的职位诱惑,因为这极有可能伤害他和好朋友、好伙伴理查·狄维士的关系。而今,这种牢不可破的关系被下一辈继承,并发扬光大。如果想理解什么是“伙伴关系”,也许杰·温安洛与理查·狄维士50年的创业人生能说明一切。这并不是一个由创新、冒险组成的发家故事,贯穿其中的始终是一些基本信念。
为了维护与所有伙伴的情感联系,安利董事长史提夫·温安洛和总裁德·狄维士会亲自写一封信给全球的伙伴们,哪怕是一封普通的慰问信,就足以让员工感受到安利对自己、对人的重视。事实上,跟员工通电话、见面聊天、写信,这本来就是他们父辈的传统。如今,安利各地区领导人也延续了这一习惯,在内部的电子邮件系统,在每月出版的《安利新姿》上,都会看到他们的殷殷寄语,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与伙伴建立联系”,但与其他跨国公司领导人不同的是,“安利让每个人都感到备受尊重、心有阳光”。这也许是安利吸引人的地方。安利和其他直销公司一样,都在激活个人创业的梦想,但安利让人感觉在个人创业的过程中能寻找到更多的集体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