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中国高技术产业不会蹈玩具业的覆辙



  与郎咸平先生商榷——

  中国高技术产业不会蹈玩具业的覆辙

  文/倪光南

  倪光南,1961 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后到中科院计算所工作,40多年来一直从事计算机领域的研究和产品开发,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1984年出任计算所公司和联想集团首任总工程师,主持开发了联想汉字系统、联想系列微型机,分别于1988和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计算所公司即以联想汉字系统起家并于1989年改名为联想集团。1992年中科院因其对科技产业化的贡献给以重奖。近年来致力于在中国推广Linux等开源软件、推广国产CPU、国产软件和文档格式国家标准UOF。1994年被遴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计算所研究员、博导,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

  高技术产业与玩具产业有不同的规律

  郎咸平先生的“6+1”理论对于中国很多传统产业(包括玩具业)是适用的。按照他的理论,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产业链战争”,即从产品的竞争发展到产业链的竞争;产业链分工的错误铸成了我们玩具产业的低利率;因此中国不能只做“加工制造”一个环节,而应当覆盖整个产业链。

  不过,不能将玩具产业的规律照搬到高技术产业。例如对于高技术产业来说,利润往往取决于是否掌握核心技术(及其相关知识产权、标准等等)。众所周知,在PC产业,掌握核心技术和事实标准(即Wintel架构)的微软和英特尔公司能取得高利润,而处于下游的PC厂商虽然也覆盖了较多的产业链环节,却只有微利甚至亏损。

  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

  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及其相关知识产权、标准等等),而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为此,《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部署了一些重大专项,旨在掌握这些领域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并实现产业化,如果达到了这个目标,中国的高技术产业就可以摆脱低利润和受人制约的局面。

  由于这些核心技术大多已被外国跨国公司所垄断,依靠企业自身在市场上竞争很难成功,因此特别需要国家的支持。这表明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家意志、国家支持、国有资本等等应起重要的甚至是决定的作用,这也是中国的高技术产业不会蹈玩具业覆辙的重要原因。

  中国研发人员的“智力性价比”优势

  另外,中国高技术产业不会蹈玩具业覆辙,还在于中国研发人员有很高的“智力性价比”。2004年西门子做过调查,他们计算出华为研发人员的年均研发费用为2.5万美元,而欧洲研发人员却高达12~15万美元,是华为的6倍;华为人每年工作2750小时,而欧洲人却只工作1300~1400小时,仅有华为的一半。所以华为研发人员的“智力性价比”是它欧洲同行的12倍(来源:冀勇庆著《平台征战》)。过去流行的“比较优势论”只看到中国的资源和劳动力有性价比优势,而没有看到中国的“智力性价比”有更大的优势,因此才会有“出口衬衣换飞机”这类说法。

  实际上,在通信领域,华为、中兴等拥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企业,已经做出了榜样。在3C(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融合终端方面,中国自主核心技术的产品在低端市场已占有大量市场份额。今后,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中国自主核心技术的3C融合终端将向高端市场扩展。例如,自主核心技术的“上网本”将能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这样发展下去,中国也将出现自主核心技术的笔记本、台式机等。在其它高技术领域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不应把中国高技术产业弱小归结于“中华传统文化观念”

  郎先生认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举足不前,原因在于中华传统文化观念的困囿,关键并不在制度建设。这一观点值得商榷。

  “中华传统文化观念”的内涵很广,郎先生归纳的“失败是成功之母”等七点远不能代表它的全貌;何况即使是这七点,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失败是成功之母”可以理解为鼓励不计成效、不讲计划,但也可以理解为提倡百折不饶、宽容失败,因此不应把目前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弱小归结于“中华传统文化观念”。

  企业应克服“浮躁”心态

 倪光南:中国高技术产业不会蹈玩具业的覆辙

  郎先生认为,中国一些高技术企业普遍的“病态心理”是“浮躁”,“喜欢做大做强,而其手法是投机取巧,喜欢小概率事件”。这一问题值得重视。

  虽然中国也有像华为、中兴这样的企业,多年如一日、脚踏实地地发展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一步步地从中国走向世界,但一些企业确实有“浮躁”心态。郎先生指出,联想在并购、转型、研发等等方面都有这种表现,其中并购的后果已在金融危机中显现出来。宏碁CEO日前称,“自从收购了IBM的PC业务,联想在国际市场上一直苦苦挣扎”。宏碁的“傲气”来自于它的并购,它通过“大吃小”,以7.56亿美元收购Gateway和控股Packard Bell,现已超过联想成为行业老三,2008财年的税后盈余3.578亿美元。相比之下,联想通过“小吃大”(“小概率事件”),以15.47亿美元收购IBM PC部门,至今“消化不良”,其“并购性价比”不如宏碁。郎先生认为,急于“成为世界500强”的浮躁心态使联想吃了亏。

  并购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途径之一,但目前TCL、联想的并购都不理想,可见并购需十分慎重。往往是:你想要的别人不给你(如中铝投力拓未果),别人不要的却竭力推销给你。做并购时一定要像王岐山同志指出的那样,认真考虑:“你吃得下来?管得了它吗?”

  发展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是高技术企业立足之本

  郎先生对联想指导方针从“技工贸”转为“贸工技”没有深究,其实这一转变的影响极为深远,因为企业的指导思想比研发投入比例更为重要。

  联想在“技工贸”阶段(1984-1994),研发投入最多的是1993年的386万元,占年销售收入的0.67%,当时研发投入不算大,但因实行技工贸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可无偿使用计算所知识产权,仍推出了以联想式汉卡、联想系列微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1994年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当时联想已涉足芯片和软件等核心技术;与华为同时取得程控交换机入网证,向计算机与通讯的融合迈出了第一步。

  但由于某种原因,联想在1996年的一次会上,“第一次把提倡了十年的‘技工贸’道路改了一个顺序,变成了‘贸工技’”。从此,国家颁发的“企业技术中心”招牌被尘封,技术骨干离去,研发项目下马,公司停止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

  这个转变显然不是出于经济考虑。因为转到“贸工技”(1995-2001)只“节省”下几百万研发费,但却化掉了12亿巨资去建设“大亚湾亚洲最大的板卡生产基地”。那么究竟为什么要实行这个转变呢?对此,已有敦科平等人进行了探讨,其中也有郎先生所说的“取巧”因素:当时联想依靠“技工贸”已进入中国IT第一梯队,如果改成“贸工技”也能顺利发展,岂不是创造了一个奇迹——高技术企业可以不要技术!

  但实际上这是走不远的。2002年杨元庆就任CEO后,立即结束了“贸工技”,剥离了“亚洲最大的板卡生产基地”,提出了“技术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新口号,开始了联想的国际化阶段。此后,联想大大增大研发投入,在超级计算机、“闪联”标准等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可惜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基本上是一厚积薄发的过程,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但从总体来看,还是不能速成。联想实行“贸工技”放弃研发七年的损失,不可能一下子补回来,至今抗风险能力不足就是后遗症。实践证明,只有像华为、中兴那样,踏踏实实地发展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才是高技术企业立足之本。

  结束语

  鉴于产业规律不同,中国高技术产业不会蹈玩具业的覆辙。在国家自主创新战略指导下,国家意志、国家支持、国有资本等等将起重要的甚至是决定的作用,而中国“智力性价比”优势也将充分体现出来。中国高技术企业应克服浮躁心态,以华为、中兴等为榜样,切实发展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使自己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75312.html

更多阅读

林毅夫:中国未来产业投资有哪些机会?

【商机】林毅夫:中国未来产业投资有哪些机会?2015-05-06林毅夫在五·四青年节,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与朗润园里的经济学家——宋国青、黄益平、徐高共同就当前经济形势与政策展开研讨。这次“朗润·格政”系列活动中,林

中国茶产业现状 中国茶产业到了“撕名牌”的时刻

“撕名牌”的游戏很火,这里借以表达另一层含义:中国茶产业也到了“撕名牌”的时刻!怎么“撕”?暂时将从前的荣耀、光环,金奖、金杯,优势、特色等等统统“撕”下来,放在一边,静下心来泡杯茶,重新面对现在的市场环境,重新塑造自己的品牌竞争力,

调查:中国消费者仍不愿支出

  根据经济学人信息部(EIU)发表的消费者态度调查报告,西方企业正日趋指望中国提供其它地方无力提供的增长,但中国消费者仍不愿提高自己的支出。

声明:《倪光南:中国高技术产业不会蹈玩具业的覆辙》为网友寻觅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