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几代人最致命的一个错误是,从小就被教育要出人头地,要成为最棒的。做企业开始就奔着大规模和一流去,而不讲究把产品和业务做精做细。目标与手段之间常常有不少鸿沟,人们就动用各种各样的精巧或欺骗,还美其名曰聪明。我们已经见识了毒牛奶、毒饲料等等无所不用其极的发明,我们脆弱的身体深受各种各样激素的虐待。终于,爆发了禽流感、萨斯、手足疫、口蹄疫、猪流感、金融危机等等大灾难。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人们常常在剧烈的颤抖或震荡中迷失本性,丧失平衡。韩国草根总统卢武铉,凭借坚强的意志一生度过劫难无数,可是最后当一个安静的后院被剥夺了,健康不好,数天失眠,书也读不下去,生命已经失去了意义,酝酿了很久的想法在5月23日早晨付于行动。
卢武铉的悲剧,一下子让我想起4700多年前老子有关万事万物的“橐龠现象”。老子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他把天地之间比喻为一个大风箱,无论是什么人、什么组织,都被置身其中来回颤抖和震荡。人们常常自以为是,常常自以为目标明确、头脑清醒、意志坚定,而实际上却不停地荡来晃去迷失准星。
一刹那间,可能“瞥见一念狂心歇,内在根尘俱洞彻;翻身戳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可是,没过多久,又会气不打一处来,恶从胆边生,狂躁掌控了全局。有多少知名的企业家在取得巨大成就后,却因为一时把持不住剧烈颤抖中的节奏或节律而功败垂成,身败名裂,实在令人惋惜。
人们如何能够在剧烈的颤抖中把握节律呢?李一道长所概括出来的颤抖意识、整体意识和良性意识,不失为一种既实用又有抽象穿透力的方法。用他的话说,就是用良性意识从整体上把握颤抖中生命的节奏或节律。“橐龠现象”是一种常态。在颤抖中把握节奏,离不开整体意识和良性意识。整体意识最重要的是“无我”,是要跳出“一己”的欲望,来观看事务的微妙之处。老子说“无欲以观其妙”,就是这个意思。人一旦“无我”了,也就有了一种油然的悲悯心,观察一个特定事物,就会抓住整体。
良性意识是没有分别心的意识。凡事不分是非对错,只要发生了,只要降临到你头上,就是一种缘,就是一种激发你生命中的潜能或磨炼你的机会。这时,最忌讳做出好与坏的分别。人为什么会有情绪?为什么气会不打一处来?就是头脑中那些条条框框太过强烈,任何一件事都要过一遍筛子,有利的就情绪高涨,无利的就愁眉苦脸情绪低落。而一旦你醒悟了,所有降临你的都是一种缘,都需要你冷静面对。一安心,脑子就活了,方法就多了。安心才能立命,安心才能承当。
其实,所有降临的东西,不管看上去多么穷凶极恶,无非是磨炼心性的一种机会。如果卢武铉能够没有太多的分别心,跳出一己的圈子,俯瞰一下历史上的这么一个下台总统所要经历和体验的东西,或许就有了别样的心态。这样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也不知是这个人的悲哀,还是这个世界的悲哀。无论如何,卢武铉已经给了这个世界震撼的东西,他至少让更多的人一下子体悟到老子说的“橐龠”现象。
一个人和一个组织,在不断的颤抖或震荡中把握住节奏和节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危机引发了中国经济界的反思。但是,许多学者的反思在天上飞,不落地,很少给企业人真正的启迪。因为那些反思只是说法的串换,而不是发自内心的证悟。
真正的研究是一种证悟。十几年做企业的经历,给了我一种“以心比心”的研究方式。在推究案例时,我与处理棘手问题的企业家不同,常常能“无欲”、“无我”地观察企业所遭遇的困扰而从整体上把握走向。而那些置身漩涡中的企业家时常因为关心太切而迷失整体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