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黎信彦(Larry Eisentrager),57岁,从2007年起担任维他奶集团行政总裁。于2002年加入维他奶集团,任维他奶集团澳洲及新西兰业务总经理。后曾任维他奶集团香港区业务行政总裁。毕业于澳洲昆士兰大学,获得应用科学学士学位。有在中国香港、澳洲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食品饮料行业工作30多年的经验。
黑龙江“种大豆”只一步之遥
赢周刊:中国地区已经逐渐成为维他奶集团销售增长最快的地区,维他奶集团会因此加大对中国区市场的投入吗?
黎信彦:近几年,维他奶在中国内地发展势头很好,已经成长为即饮豆奶的领导品牌。维他奶中国区已占集团公司总收入的20%,成为整个集团公司增长的火车头,最新年报显示,2008/2009财年销量额比去年同期增长率高达56%。
今年以来在整个集团对中国天然大豆产业链的积极关注下,对中国区的投资力度自然会有所加大。东北地区天然大豆合作种植计划的筹备、中国区市场的战略布局,是整个集团都在瞩目的焦点问题。
赢周刊:在黑龙江筹建的大豆种植基地的计划目前有哪些实质性的进展?
黎信彦:对于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我们每个步骤都是非常谨慎的。在澳大利亚,我们有十年的自建生产基地的经验,我们有机作物的采购在3000吨左右,占到了澳洲整个市场的70%。在前五年的时间里,无论是收购价格还是产量,波动起伏都很大,在后五年里已可以逐渐达到一个平衡。澳洲的生产基地分为七个片区,在这七个生产基地里,由于天气或其他条件的影响,如果某个基地歉收或者失收的话,另外的几个基地会补上。在澳洲的经验是否能带到中国,跟中国国情如何结合还有待进一步沟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也将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对土地和合作伙伴的选择都会很谨慎。
我们的品牌已经经营了30年,所以希望与合作方有长期的合作,这并不是容易的事,并且只有在合作了二三年以后,才能真正判断这是不是一个好的合作对象。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限制条件,大豆是一年一产的作物,所以我们不可能在一年之内出台一个具体的目标。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这个生产基地将选在适宜大豆生产的黑龙江松嫩平原,规模将是澳洲生产基地的几倍。我们在中国聘请了一个农业方面的专家,在过去的12个月里,他已经进行了许多重要的勘察工作。
赢周刊:近年国产大豆的价格波动和上涨得很快,维他奶坚持选用国产大豆,是否有收购成本的压力?
黎信彦:是的,这对我们是一个非常大的困扰,所以我们目前采用两种收购方式并用的方法来调节可能出现的价格波动,一是根据当前价格的现货交易,另一种则是按约定价格签订长期供货合同。
专注做豆奶只因市场太大
赢周刊:在展示柜台里,我们看到维他奶在新加坡、澳洲等国家的产品线非常丰富,不仅包括了豆奶、豆浆,还有豆干、豆腐和其他零食类的豆制品,作为国内的消费者,对这些种类丰富的豆制品也十分感兴趣,维他奶是否会考虑将这些产品线也引入国内市场?
黎信彦:目前来说,在国内市场我们仍会继续专注于我们的强项——豆奶产品,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维他奶在中国的销售,90%来自于华南地区,而国内的其他地区的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开发。选择什么产品进入什么市场是一个谨慎的过程,在新加坡,或者在澳洲,我们选择其他豆制品也是经过长时间的决策和市场选择的,所以我们会根据不同市场的消费偏好,将特定种类的产品做到最好。
赢周刊:从包装上来看,即使是同类的豆奶产品,在香港市场销售的产品包装也比内地市场销售的产品包装要时尚,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
黎信彦:产品在什么市场选用什么样的包装,这其实是我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决定产品的包装,我们做了很多的设计甚至消费者调查。在香港的包装我们把盒子变窄变长,事实上容量是一样的,加之外观符号化的设计,拿在手里就显得很时尚。而国内市场的产品包装,则突出的是稳重可靠的感觉。
豆奶的海外市场是慢热的
赢周刊:企业形象方面,维他奶的形象代言人也是时尚化的。
黎信彦:是的,我们曾经请过很多影视明星作为维他奶的形象代言人,例如早期的萧芳芳、陈晓东,以及近期将合作的hip-hop界红人MC JIN。我们不会选择当红的大热的明星做代言,而是挑选处于上升期的年轻新星,这与豆奶的青少年市场有很大的关系。
赢周刊:对比您之前在雀巢的工作经验,奶制品和豆类制品的营销策略有什么异同?
黎信彦:区别其实非常大。雀巢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大公司,营销的策略选择会综合考虑上层董事会的意见和下面市场受众的反应,而维他奶作为一个区域性企业,更多是根据消费者的反馈来做出决定。而作为地区性的企业,我更容易接触到维他奶的董事会高层,就像今天这样,我们坐在一起吃饭、讨论,我也十分喜欢这样的工作气氛。
从另一方面来说,奶制品在全球来说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市场接受度,但豆制品则并非如此,除了中国有长期食用豆制品的习惯,在其他地区对豆制品的接受度并不太高,尤其是有些国外媒体对豆类食品作了不全面的报道,令消费者对豆制品的态度还处于观望,所以在营销上来说,豆制品要更花工夫一些。
记者手记
爱发问的CEO
与很多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一样,Larry Eisentrager有个入乡随俗的中文名——黎信彦。
身为维他奶集团行政总裁(CEO)的黎信彦常驻香港,但每两个月都要飞往新加坡、澳大利亚等维他奶主要的海外市场。近年来,由于奶制品行业受到冲击,国内即饮豆类饮料的市场容量不断扩容,维他奶中国区在维他集团所占份额亦不断提升,从四年前的5%飙升至目前的20%,在黑龙江建立天然大豆生产基地的计划被提上日程,黎信彦也需要更加频繁地来往中国内地。刚刚在北京参加完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作物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八届世界大豆研究大会,黎信彦显得兴致高涨,在饭桌上他细数着自己近日紧张的行程,然后用夸张的表情对记者说:“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出差。”
黎信彦毕业于昆士兰大学,获应用科学学士学位,其工作经历却更多地与商业运作相关。他于2002年加入维他奶集团,在维他奶集团担任澳洲及新西兰业务总经理。2005年后出任维他奶集团香港区业务行政总裁,并于2007年获委任为维他奶公司董事,并获晋升为维他奶集团行政总裁。而在此之前,他曾在雀巢集团任职首席运营官(COO)。
“如果你不问我问题,那么我就要向你发问了。”现年57岁的黎信彦在同事眼里以“爱说话”闻名,在记者招待会结束了以后,他迫不及待地客串了一回记者,进行了一次小型的市场调查。“为什么在上海,大家都接受利乐包装的牛奶,但是豆奶产品就更接受胶袋包装或者是冲剂包装?”他向一位来自上海的记者抛出内心的疑惑。“也许是消费习惯的问题,我们习惯了那样的包装,也就不觉得不方便了”。显然,他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当即表示一定要到上海找出答案。“我相信,纸盒包装一定会在不久攻占上海的豆奶制品的。”黎信彦一边说着一边忍不住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