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全逸先
南锣鼓巷一家绣花店店主?是的。一个美女?是的。一个有灵气懂设计会做生意的美女?是的。
如果你以为这简单的三个要素就可以用来概括这篇文章的女主角金馨,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头脑灵活、长相漂亮、同时又会做生意的女人多的是,但金馨跟别的人都不太一样,她心中所想的,不仅仅是自己眼前的这一小摊生意,而是中国传统京绣文化的传承。
“从做京绣这个行业的第一天起,我就决心要把绣花做成实用的东西,只有用在实处,才能更好地继承流传。”这句落地有声的话,让我对面前这个娇小的女子肃然起敬。
仔细端详,发现金馨确实跟一般意义的美女不太一样,采访时她穿着一件墨绿色的长旗袍,略施脂粉,眼神清亮,长长的头发随意的挽在脑后,眉梢眼角间见不到一丝岁月走过的痕迹,却满是神韵,很有味道。她说话的声音不大,有着南方女子特有的吴侬软语的韵味,但是语气坚定。而且每次在回答我问题之前,她那水灵灵的大眼睛都会往上看一下,认真的想一下,再回答。
这个小习惯充分证实了她对自己的评价:“我是一个对工作十分认真的人。”
金馨确实很认真,这从她一直坚持记工作日记就可见一斑。2003年初来北京的她,在一家专做文物复制的公司工作,每个月只有1000块钱的工资,却要承担着4、5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量。“我每天要从五道口坐地铁去上班,一个月光交通费就得花出去200多,工资虽少,但是我坚持了两年,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喜欢。”
两年之间,金馨学会了很多东西,新闻科班出身的金馨从此也跟服装、刺绣打上了交道。她说她没学过绘画,但是在复制服饰的时候需要绘画技术,所以她也就从基础学起,配色、临摹、设计、纹样、电脑绘图等慢慢的就都成了她的专长。
金馨的工作日记每天都记,包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怎么克服的,甚至每天几点到公司都有详细记录。“我这个人有个习惯,就是做什么事情都特别认真,一旦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极致,做到最好。”公司的老板把所有的工作都丢给金馨,这也给金馨创造了学习的条件,两年的时间里,她夜以继日地设计画图,采买面料等各种工作资料,研究刺绣及服装制作工艺,收获很大。
金馨是个瑶族姑娘,自小所穿的衣服上也都有刺绣,所以对这些传统的手工艺、服饰有着天生的领悟能力。两年后,金馨从公司辞职,以3000块钱的成本买了4、5个京绣绣片,开始创业。
“开始的时候,我拿着绣片去寻找客户,主要是针对高级时装定制公司,告诉他们如果需要手工绣花可以交给我。然后走村串户在北京周边寻找手艺精良的绣娘来完成,就这样开始了创业。”服装圈其实很小,活做得漂亮,服务好,自然就会有人上门来找你。从一开始只有三五个绣娘给金馨绣,到后来三五十个人,再变成100多个绣娘给她绣活,金馨的生意越做越好,大家口口相传,都知道她这个地方可以加工绣活了。
创业一年后,金馨把店开在南锣鼓巷,取名《京绣》。顾名思义卖的都是京绣工艺的产品。京绣属北方绣派,深受宫廷绣影响,格调高雅,富丽堂皇,立体感很好,非常适合用在服装、服饰及家居用品上。他们成立公司,自行设计产品,制作服装,也承接很多高级时装定制店的绣花加工,给很多明星大腕都绣过服装和服饰,把他们的一些想法甚至是理想用针线神奇般的变成现实。如今南锣鼓巷的店面成了金馨对外展示她作品的一个窗口。
近年来,当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回归人们视线当中,中国传统刺绣一时之间成为时尚的东西,在那些大牌的时装发布会上,压轴出场的衣服上绝大多数都有绣花。金馨说她从决定干这行的第一天起,就决心要通过实用的东西把传统的京绣传承下去,别糟蹋了。
京绣被传承下去,最关键的是要做实用的东西。“绣一个手帕,有个小姑娘喜欢,买走了,绣一条围巾,有个女士喜欢,买走了。然后她们就会用,会披着出门,会被别人看到,大家要是喜欢就都会买,这样才能传承下去,把京绣仅仅当做纯粹的工艺品,受众就会越来越少。”
金馨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她不仅仅是在做生意,也不仅仅是在为了传承这门手艺而奋斗,她在做一个历史的记录者,记录这个行业在当前的发展现状。从接触京绣的第一天起,金馨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京绣没有形成一个产业,而且面临失传的危险,所以她一直在记录,每年都抽出时间在各地到处走,看当地的刺绣现状。“到底有多少人在从事京绣这个行业,她们都是什么年龄层次和文化层面的人,通过每天不停的刺绣能赚多少钱等等,我希望以后能够写一篇有分量的社会调查报告,等到多少年之后,我们的后人想来了解这个领域的时候,不会发现前人什么都没有给他留下。”
开店已经有将近2年的时间了,金馨积累的是经验和口碑。“每次赚一点钱,我就又拿去买各种面料和绣线,这样一直在积累,虽然没赚多少钱,但是我规模扩大了,名气也大了,你看我现在店里有这么多服装、这么多面料,这都是慢慢积累起来的。”
她很欣慰,同时对未来也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