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要有一种坚强、稳定、活跃的心态,虽然难,但似乎不可或缺。
金融风暴来临时,特别是去年下半年,相信所有的投资者都是茫然、焦虑的,不知道这头怪兽究竟还要走多远。特别是中国的中小投资者,特别是从小作坊历尽艰辛做到比较大的企业的民营投资者,内心的承受是很沉重的。当时的许多外向型加工行业中小老板,可以说是在煎熬中度日,撑下去,多年的财富积累在不断损耗,不撑下去,原先的财富积累止损了,却放弃了事业平台积累,数据表明,45%左右的实业投资者选择了放弃。
而专事资本市场投资的,更是像坐了一回“过山车”,沪指从6000点狂泻到2008年年底的1850点,跌去70%,割肉还是咬牙几乎等于生死抉择,事实证明有70%的中小投资者大亏,而机构也并未例外。至于期货投资方面,情形大同小异。投资房市者面对的是市场的冷淡和资金的紧逼。
这种时候,坚强和稳定的心态给人以处乱不惊,“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的精神支持,个体无法左右大势,但可以在大势中保持一份难得的进取精神和观察能力。
中国经济表现的转机,竟然是从资本市场、房市的回暖开始的,这时候,在坚强与稳定支持下的活跃,带来的就是机会,如果在一些蓝筹股股价从两位数跌倒一位数的时候还敢于入货的,哪怕在动荡的8月抛出,无论如何也获利丰厚了。能够坚持到如今的房市投资者,恐怕30%的利润算低的。
而实体经济,特别是外向型加工行业的回暖,则是从“招工难”表现出来的,温州、东莞的劳动力市场,斗转星移,从劳工排队等单位变成了老板排队等劳工,据东莞相关部门统计,即使以每个企业每天流动一人统计,每天的劳工缺额也在2万人以上。在这种情况下,搞实体的就需要在成本和订单之间权衡了,提高劳动成本,可能解决用工,但订单的利润还存在否,还能不能满足预期,也是一种艰难的选择。
说“转型”、说“产业升级”,前景是光明的,路却未必人人找得到,转型和升级伴生的往往是高投入、高风险,市场、资金、技术,都需要重新整合,广东人说“不熟不做”,是一种选择,而认定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是一种选择。
都说虚拟市场投资回报来得快,收益厚,但背后的危局也是天然衍生的,央企过去两年以金融衍生品为工具,以生产资料为目标,投身国际虚拟市场,结果损失惨重,航空公司参与的航油的套期保值期货衍生产品,在世界油价波动的历程中,非但没有“保值”,反而深陷泥潭,因燃油价格变动造成的亏损,占到航空公司亏损额的88%,而同期境外航空公司的数据只是10%左右。
所以,资源是越来越稀少,投资资源产业是极有眼光的选择,这个命题不假,但未必是人人都玩得转,温州号称“中国鞋王”的霸力集团董事长王跃进,看准了资源投资的前景,投资金属矿业,但苦于市场和经济形势不饶人,终于在今年8月资金链断裂,抛下一堆债务,远走海外。
经济的确在回暖,投资也在活跃起来,这是值得看好的趋势,但是,正如惨淡形态下所需要的坚强、稳定、活跃一般,在回暖的态势下也不可缺少,“事无定势”,既要有赢得到的决心,更要有要有输得起的准备。
投资者要有健康的心态,不但于生理层面有利,于精神层面更加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