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慢,投资之前您得问三个问题
陶涛/文
蒙牛、分众、ITAT、五谷道场,刚出场时都特别醒目:商业模式是那样与众不同,故事是讲得如此动人!但谁真正值得投资?我们有三个判断标准:是否创造了新的价值?是否真的取得财务上的成功?是否不容易被复制?
这类企业横空出世,不按常理出牌,竞争战略咄咄逼人,在营销、生产、供应链上的差异化安排,与竞争对手迥异。既凝聚了大量眼球效应,也被视为搅局者。
其中成功者如分众、蒙牛,失败者如ITAT,那投资者该如何判断谁才值得投资呢?我认为要问三个问题。
第一问,是不是真正创造了价值?
首先要判断其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是否给“利益相关者”真正创造了价值?或者说,有没有提供行业平均水准之上的“增量价值”?
如果没有,只是市场炒作,则必然不会长久。
以ITAT为例,它开创了服装零售行业史无前例的“零租金、零库存、零货款”商业模式,一度获得蓝山等知名投资机构1.2亿美元投资。一时众人瞩目、非常另类,但后来却忽然陷入困境。原因何在?
其商业模式的设计,基于两点:
一、近年来服装外贸业面临困境,大批企业想转向内贸,却苦于没有品牌和渠道;
二、同时期地产行业疯狂扩张,留下大批空置商业物业,而业主却没有发展商业的实力和专业背景。
ITAT商业模式的另类之处,一方面是以贴牌生产的方式,帮中小型服装厂消化过剩产能,提供免费的销售渠道,交易筹码则是“零货款”;
另一方面是与拥有大量闲置商业物业的地产商协商,化零为整,以“零租金”包下地产商大量地段偏僻的闲置物业,帮业主完成招商。
而ITAT则集中精力进行渠道与品牌建设,最终根据销售额向“供货商”支付58-62%的扣点,向“物业租赁方”支付10-15%的扣点。
ITAT的商业模式,入选了哈佛大学案例,并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开店速度和增长豪情:它以平均一天1.2家的速度,在全国31个省市开了800多家门店。
2007年该公司预测净利润将由2006年的7000万元激增至10.4亿元(相当于李宁和安踏两家公司利润之和),2008年及2009年估计盈利将分别为29.8亿及56亿元!
然而,从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角度来看,ITAT的设计款式老旧,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的“国际品牌”,居然由汉语拼音凑合而成,如TELUNDUN、SHENGDUOBAO等。可以说,没在设计和时尚上下任何功夫!
从为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的角度来讲,虽然ITAT自身实现了“零库存、零租金”,但它将“制造、库存、店铺租金”三大成本转嫁给他人,行业总成本并未发生变化,即ITAT并未创造“增量价值”。
而且,据媒体报道,ITAT居然向员工发放免费购物券、做虚假销售,以刺激人气;其财务软件可以使销售收入数据即时翻上10倍,以应对投资者和投行的调查。
这些更加另类的行为,就把ITAT变成“中国最冒进的零售商+骗子”!
第二问,是否在财务上取得成功?
任何炫目的商业模式,无非是要通过市场检验,取得销售收入的更快增长,并增强盈利能力。
分析是否在财务上取得成功,关键是分析另类战略举措是否对EBITDA(息税折旧前利润)、自由现金流量等衡量企业股东价值的关键指标,产生了实质影响。
先讲财务上成功的例子:蒙牛!牛根生刚创立蒙牛时,采用三种另类模式,都在财务上取得巨大成效。
其一是产品发展模式,通过主攻“常温液态奶”市场,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与当年市场主流的“巴氏消毒奶”相比,常温液态奶虽然营养成分被破坏较多,但保质期从10天延长到45天。这使蒙牛能利用全国的经销商资源,迅速展开全国营销布局,发挥其在内蒙古的大宗奶源采购优势,从而具备了比同行业更佳的盈利能力。
其二,以“分期付款”方式,从瑞典利乐公司购置先进的“常温液态奶”包装设备,节约了大量资本性支出,增大了自由现金流量。
其三是其融资模式另类。虽然销售收入增长,意味着大规模的流动资金占压,但蒙牛在乳品行业率先引入外资创投,获得扩张所急需的大量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