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期待看到更多。人的感知会因为脚步踏出的里程而丰富。2003年,我去欧洲旅行了一趟。这次旅程,让我多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那是我第一次去英国。这次我总算有机会能把伦敦转个遍。我是个商人,不管去哪里都想调查一下那里的市场情况。2003年,在中国已经出现了奢侈消费的概念,许多媒体都在报道国外高端的社交场所是怎样,国外的高级酒店和咖啡厅又是如何,我想亲眼去看看到底奢侈品在国外的市场如何。后来,我在伦敦看到了真正的奢侈品市场——那里不卖名表珠宝,也不卖洋酒,出售的商品全是艺术品和古董,动辄几十万元人民币,这实在让我很受震动。在欧洲人眼里,珠宝钟表已经不算是奢侈品了,真正的奢侈品是艺术。
这让我不禁对伦敦的艺术区起了好奇心,想去看看那里的艺术家是如何生活的,为什么他们的艺术品如此昂贵。当时,我创立的证大投资集团主要投资房地产。对于伦敦的SOHO区,我早就耳闻了,这里集中了伦敦最具特色的LOFT、餐厅、酒吧、书店、画廊,和最具创意的年轻人。我也很想在上海浦东打造出这样一个集各种消费场所,具有人气的国际性社区,所以一直想去伦敦的SOHO区亲眼看看。
牛津街往南、摄政街以西,以李斯特广场为中心一带就是伦敦的SOHO区。大部分人认为SOHO是“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的简称,即“小型办公、家里办公”的意思,但是伦敦的SOHO区并不是指“自由职业者的聚集地”。这里的SOHO是“休斯顿街以南(South of Houston Street)”的缩写。17世纪时该区还是伦敦的一个猎场,后来成为来自欧陆遭受宗教迫害的难民和流亡人士的收留地。后来,因为这里地价便宜,还成为世界各地三教九流及音乐人、艺术家和文人们的聚居之地。如今,这里已经汇聚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国际化社区。
伦敦有许多小工厂和仓库,后来这些废置的仓库和厂房被艺术家们改造成了LOFT,集工作室与居室为一体的空间。在伦敦SOHO区的各种小街道里,就隐藏了许多这样的LOFT。我去过的一家LOFT坐落在伦敦的东部,这是一家当代艺术画廊。当时,我对当代艺术并没有什么认识,对艺术的概念仅仅停留在字画和古董上。虽然称之为画廊,但是这家画廊展示的画作并不多,许多奇形怪状的物品被堆砌在展厅的各个角落。我在展厅的一侧看到一块大石头,当我正在奇怪“一块石头如何也能被称之为艺术品时”,同行的伙伴示意让我看看那石头脚边的标牌——上面注明的售价竟然高达几十万元人民币!我当时想,从价值上看,那等同于中国出口的多少个集装箱的手工产品啊!中国人辛勤劳作出来的、以吨计数的手工产品,总售价恐怕也抵不过这一块石头吧。
那个时候,中国人对当代艺术还没有什么认识。从2004年开始,中国的当代艺术也火了,装置艺术、多媒体艺术和影像艺术等名词,对大众来说,也不算新鲜了。可是在2003年,恐怕还没有什么中国大众能认同将一块石头作为艺术品来出售的。这一次的经历,让我开始留意起当代艺术与中国的艺术市场来。后来,我读了很多与此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其实,从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开始,艺术品就已经在国际交易市场中露面了。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起源也很早,可以说,从文化艺术历史和艺术品市场的角度来说,英国与中国同样具有悠长的历史。两个国家的艺术品同样丰富,为什么现在的艺术品市场情况差距那么大?这样的疑问,后来开启了我对投资当代艺术的兴趣。
在伦敦,很多艺术画廊与咖啡厅、餐厅是集于一身的。在这里,既可以欣赏艺术作品,也可以喝点咖啡,吃些东西。我在SOHO区就去过这样一家餐厅。餐厅门口的立牌上写着展览的主题与供应的特色餐点。这是间看似很神秘的餐厅,当我推门步入大门时,发现头顶上的投影仪将变动着的魔幻般的画面投放在了我的脚下。我踏着那些画面继续向前走,才发现原来走道和餐厅的天花板下,安置了密密麻麻的投影仪,各种变幻莫测的影像被投影到了餐厅的各个角落。这些影像有些是运动连续的,像是在讲述什么故事,而有些则看上去像是静止的画面。具有英国上世纪70年代迷幻风格的音乐从各个角落透过来,更凸显了这个展览的魔幻风格。这家餐厅的咖啡很不错,许多年轻人在这里一边喝咖啡,一边轻声聊天。我当时想,如果浦东也能有这样奇特的餐厅,肯定会很吸引人。当天我吃了什么,现在已经完全不记得了。去这样的餐厅,吃东西反而变得次要了。只记得结账时看到的账单,让我小吃了一惊,着实价格不菲。
回上海后,我一直对这家餐厅念念不忘,总想自己也开一家。后来,大拇指广场开幕了,我想在大拇指广场开一家集当代艺术展厅与咖啡厅、餐厅于一身的消费场所,实现自己的这个梦想,并找来了专业的艺术策展人给我出谋划策。结果,在艺术家的劝说之下,这家咖啡厅兼餐厅却变成了一家纯粹的当代艺术馆。并且从此,我也就与当代艺术开始结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