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想炖出一锅好汤,有很多要素。首先要料好,上等原料和上等配料;其次要手艺精到,知道怎么搭配;第三要火候恰当,该生猛的时候生猛,该慢慢熬的时候就慢慢熬,有冲劲,更要有耐心。
打个不那么准确的比方,《白银帝国》是一锅好料、好手艺却欠奉火候的汤。也许滤掉一些成分,集中一点火候,多付出一份耐心,它都能成为一锅罕见的好汤。可惜的是还没有,百尺竿头只差那么几步。
导演姚树华此前并未执导过电影,而专注于舞台剧。不知道是否这一点影响了对剧本的改编,《白银帝国》的直观感受就是之前所提到的,犯了贪多的病。它有很多可以精简的细节,也有很多本该进一步扩充的空间,如果苛刻一点去要求的话,现在的情况是大而不当,颇有有佳章、无佳句之感。
中国在明清以前并无真正成型的商人集团,这几年返祖复古热,晋商和徽商也作为传统商业文化的核心话题,多次提上台面。以质量而言,《白银帝国》可延续晋商题材一直以来的优良水准。此片上映,也必然会重温前不久的晋商热。
有媒体称张铁林仍是以往的皇阿玛套路,这不假,但他的角色就应该是大家庭中的权威象征,这种表演风格并无不妥之处。值得商榷的,是郭富城在电影独特文化氛围中的不融洽。
并不否认演员本身的努力,但郭本人有着浓重的现代感。尽管这几年演技明显进步,但对角色的演绎方式,和戏里周围角色的表达,仍看得出不在同一个维度上。如果想要演好《白银帝国》里的这位老三,他必须令观众放弃对其夸张表情的注意。 港星喷发力强,细腻感欠缺,在郭富城身上这个缺点同样存在,他挑起《白银帝国》大梁的风险,就是容易让观众脱出全戏氛围,而从实际效果来看,至少对我影响很大。
郭富城与郝蕾间的感情主线,一定程度上受此影响。郝蕾可说有一定古典气,但郭身上迟迟未出,以至于两人不见火花,空有干柴,却没有机会点上一把火。最终产生的问题就是,爱情游离于文化之外了。
晋商的时代,是波澜壮阔的时代。资本主义萌芽,封建从内到外都走向末路,列强虎视眈眈,政权摇摇欲坠。《白银帝国》的开场,烘托出了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埋下了诸多伏笔,但要将这诸多伏笔一一展开,弄不好就是三部曲的容量。以我个人感受来看,爱情显然是分量过重了。
如果将经商手法徐徐展开,比如说片中囤积居奇一段,足以描绘出中国古代土地为本的商品经济萌芽生存状态,而不是片中一笔匆匆带过,论及银号生意之时又每每简短扼要,来龙去脉云里雾里; 如果大掌柜多一点故事,他的线索有希望展现乱世的危难;又或者多写一写那位背叛旧主的老部下,他的人生也许能折射出小人物不由自主的无奈命运。甚至是头尾担纲旁白的后代,也是语焉不详,不知他的来历和对于家族史的意义。
在最后俄狄浦斯式情结收尾的同时,《白银帝国》显然有些迷失了——不得不说,事先不了解晋商的我,也终于没有树起足够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