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内昆明300多个城中村的改造,涉及3800多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相当于昆明主城区7-8年的商品房建筑面积。
本刊记者 何晓春
云南省浙江商会会长吴建国的城中村改造提案,被评为“2008年昆明市政协十大优秀提案”。这个提案讲的就是吴建国对城中村改造的思路,去年他旗下的云南竞达运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浙江腾达建设集团合作成立云南腾达运通置业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参与昆明官渡区南窑村片区的城中村改造项目。
事实上,在昆明,参与城中村改造的浙商不只有吴建国。他向《浙商》记者透露:“同为商会副会长单位的云南浙联地产有限公司、云南和顺祥投资有限公司、云南奥斯迪实业有限公司均参与不同的城中村改造,投资额均在20亿元以上。目前已经有近百亿浙商资金参与昆明的城中村改造。”
5年重建300个城中村
“春城”昆明曾经被人戏称为“村城”:昆明市主城建成区225平方公里范围内,集中有较大的城中村281个,其中,一环路内有14个,二环路以内有65个,占地面积17.82平方公里。据不完全统计,昆明市的大小城中村内,常住人口数量超过20万人,非常住人口则超过100万人。
为了改变“村城”的旧局,昆明重拳出击。2008年1月17日,昆明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提出5年完成改造重建约300个城中村的目标。“城不城,乡不乡”,“握手楼”,“接吻楼”,无论什么字眼,5年之后,昆明这样的300个城中村或许都将在主城消失。
在土地供应越来越紧张、拿地越来越困难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公司将目光转向了城中村改造。昆明300个城中村的改造,无疑是房地产市场的一块诱人“大蛋糕”。
“当昆明推出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后,我们本能地嗅到了商机,尽管那时许多人对城中村改造顾虑重重,犹豫再三,困难考虑得比较多,许多企业都看到这是一块诱人的蛋糕,但信心普遍不足。但我们认为,综观国内所有城市的发展经验,城中村改造势在必行,也是大有可为的。”云南省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云南浙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金炉说。
因此,云南浙联房产义无反顾,果断决定投身于昆明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当时,位于昆明五华区的苏家塘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一共有7家公司参与竞标,浙联房产最终成功胜出。
按照过去的政策,昆明的主城“蛋糕”主要是向外扩张做大。业内人士分析,未来5年内昆明300多个城中村的改造,涉及3800多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相当于昆明主城区7-8年的商品房建筑面积;再加上昆明CBD核心区建设的启动,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内,昆明房地产开发将重拾主城战场。
45天完成95%拆迁签约率
城中村的改造,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关键是看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力度和实施方案。尤其是城中村的拆迁,是一项非常复杂繁琐的工作,仅靠开发商和村民之间协商很难完成。
然而,就是拆迁这块“难啃的骨头”,浙商却创造了45天完成95%签约率的纪录。“在未做拆迁前,我们也觉得拆迁是最难的。”张金炉向《浙商》记者透露。
据五华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指挥部办公室的有关人士介绍,此次拆迁改造的苏家塘片区占地约120亩,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0亿元,涉及拆迁户496户。
涉及近500户村民的项目,拆迁难度由此可见一斑。那么,云南浙联房产到底有什么招数呢?
其实,功夫在诗外,云南浙联房产在拆迁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云南浙联房产总经理邓思华告诉《浙商》记者:“我们在前期用了10个月的时间进行入户调查、宣传动员,拆迁安置方案制订最大限度考虑村民和其他被拆迁人利益,大家进村入户,到一线解决问题,做了大量工作。”
除此之外,他们准备了充裕的资金,让村民及时拿到安置补偿款,因此得到了当事各方的支持配合。
当然,借用外力也是浙联房产的秘诀所在,街道办事处、社区与村干部的有力支持让浙联房产的“和谐拆迁”和“友情拆迁”如虎添翼。2008年底,苏家塘拆迁指挥部从街道办、社区居委会以及村民小组等抽调人员组成工作队,将《致“城中村”重建改造区域内广大村(居)民的一封公开信》一封封发放到村民和居民手中并现场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尽管这份红颜色的公开信不能回答部分村民的所有疑惑,却能在寒冷的冬天给拆迁户带来许多安慰和温暖。
2009年5月26日,云南浙联房产投资的苏家塘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回迁安置房建设正式启动,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率队出席了启动仪式。
植入“硅谷模式”
按照云南浙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金炉的构思,3至5年后,苏家塘片区将会变身为地域文化浓厚、城市功能齐备、产业充满活力,集大型品牌商业、文化智力产业、休闲娱乐、居住、商务为一体的现代新昆明区域中心。
在昆明主城区有300多个城中村亟待改造,为什么云南浙联房产选择了苏家塘?
两年前,浙联房产团队高层到美国“硅谷”考察,触动很大。“这么小一个地方,演变成了全球的‘智力发动机’,让大家感触良多,” 云南浙联房产总经理邓思华告诉《浙商》记者,“100年前那里还是一片田园,而现在那里被称为全世界的‘硅谷’。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100年前那片谷地北侧一所创立不久名气不大的高等学府——斯坦福大学。斯坦福源源不断地为硅谷输送着人才、技术和创新思想。”
在邓思华眼里,苏家塘同样是书香门第。苏家塘片区是昆明高校最集中的地方,这块人才高度集中、思想高度活跃之地,具备了创新和创业的条件,所缺的,不过是类似斯坦福大学与硅谷之间形成的那种产、学、研融合互动的机制与氛围。
“我们不敢奢望将苏家塘打造成美国的‘硅谷’,但我想,挖掘这种精神,引进这种机制,创造这种氛围,营造这种平台,是我们在城市改造运动中首先想到的,也是我们的企业和项目所追求的。”张金炉对《浙商》记者说。
打造“硅谷经济”,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云南浙联房产将如何在苏家塘植入“硅谷模式”呢?
对此,邓思华告诉《浙商》记者:“苏家塘片区背靠五华区的‘中央智力区’,往西走是高新区,苏家塘项目恰位于两地之间,完全可以利用项目的区位优势,在五华区与高新区之间建造一个‘智力加油站’,形成一个创智产业孵化带,成为中小企业创业成长的孵化基地,助推五华区产业升级,提升城市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