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完美的结局,却是最好的选择。
□文/本刊记者 陶 昆
一场耗时近三年的“离婚大战”,终于在新中国60年大庆前的最后一天有了结果。
2009年9月30日,娃哈哈集团和法国达能联合宣布,双方已于当日达成友好和解方案,达能同意将其在各家合资公司中的51%的股权,以3亿欧元的价格出售给中方合资伙伴。这场具有全球影响的漫长纠纷,终于告一段落。
娃哈哈无疑是最大的赢家。达能的退出,不仅保全了娃哈哈品牌、商标,更保住了宗庆后最为重视的企业掌控权,使娃哈哈能够“全副武装”地回到市场中搏杀。对达能而言,尽管没能取得梦寐以求的公司股权,但至少能从这场牵扯了太多人力、财力、精力的大战中抽身,重新布局中国市场。当达能董事长兼CEO弗兰克·里布最终说出对娃哈哈的祝福,并表示达能将加快在中国市场发展时,他不仅赢得了体面,还维持住了与中国政府、企业的良好关系。
曾被视为“20年里最好的跨国企业在华实业投资”的达能与娃哈哈,何以走到今天?
两家的罗曼史开始于1996年,这一年,弗兰克·里布正式子承父业,接掌达能,旋即投资4500万美元,与哈娃娃合资成立了5家公司,达能在合资公司中占股51%。
蜜月总是美好的。合资初期,凭借宗庆后及其团队的努力,以及达能集团的大力支持,娃哈哈飞速成长,一举成为全球第五、中国第一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资产规模、产量、销售收入、利润、利税等已连续11年蝉联中国饮料行业首位。
然而,决裂的种子也在此时逐渐萌芽。在娃哈哈不断成长壮大的过程中,或是为了灵活应对市场,或是为了增强对企业的控制权,宗庆后在合资公司之外建立一系列由国有企业和职工持股的非合资公司,这些非合资公司逐渐成为娃哈哈重要的利润来源——而这一切,达能并不知情。
直到2006年,这层窗户纸才被达能派驻合资公司的新任董事长范易谋发现并捅破。怒不可遏的达能认为,非合资公司窃取了合资公司的利润,并于2007年4月提出以40亿元人民币收购总资产56亿元、2006年利润达10.4亿元的非合资公司51%股权,从而保障达能投资娃哈哈的利益。
羽翼已丰的娃哈哈显然不能接受这样的条件。面对咄咄逼人的达能,宗庆后甚至表示:“由于当时对商标、品牌的意义认识不清,使得娃哈哈的发展陷入了达能精心设下的圈套。”阴谋论的定性,使得双方冲突的火药味更加浓重。
2007年5月9日,达能正式向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提出仲裁申请,争端进入法律程序。随后,达能、娃哈哈各自在瑞典、美国、英属维尔京群岛、中国国内等地发起多项诉讼,被诉主体甚至包括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本人。
同时,双方的口水战也打得不亦乐乎。达能直斥娃哈哈毫无诚信,娃哈哈则擎起民族主义大旗。激烈的争斗甚至惊动了两国政府高层,以至于2007年萨科奇访华时,“达娃之争”也成为了正式议题。
诉讼和口水战的结果无非是两败俱伤。自以为在法律上握有主动的达能输掉了大把官司,高举爱国大旗的宗庆后则被爆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了大量离岸公司。双方都为这场争斗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却似乎始终看不到结束苗头。
对于双方来说,结束争端,已经是更为迫切和理性的需要。既然彻底撕破了脸皮,复合已无可能,那么今天的好心分手,则成了唯一也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