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历程:
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设计公司成立于2001年10月,注册资金50万元。2003年3月,增资至100万元,创始人刘楠直接持有股本中的65%。由于公司效益极好,经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次对未分配利润和资本公积实施了转增后,股本上升到1066万元。2007年末,公司进行了彻底的股权重组,一名旧股东退出,30多名员工成为股东,以10%股权从两个财务投资人处取得1050万元融资。2008年2月,佳豪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上市的组织准备。在重组后的总股本中,刘楠直接、间接掌控了72.9%,财务投资人占10%,其余为内部员工持股。
经过8年多的发展,上海佳豪以技术领先和服务周到两大“法宝”成为民营船舶设计公司中的佼佼者。据《招股章程》披露,自主研发设计的七个船舶项目为全国第一、一个船舶项目为全球第一。三星重工(韩国)、中欧船业、中船重工、振华重工等大型企业都是佳豪的客户。《招股章程》显示,佳豪2007年5月~2009年8月承接船舶设计总吨位达48.47万吨,合同金额9546万元,其中最大的两艘为5.8万吨散货船。
亮点:★★★
中国民营船舶设计公司占据了5万吨以下散货船、4万吨以下油轮和1000标箱以下的集装箱船设计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
船舶及海上工程品类繁多,不可胜数,涉及大量要求极高的“非标设计”(没有国标、部标可参照)。比如佳豪就设计过1200号浅水铺管船、3000吨起重铺管驳船、8000吨浮吊、2.5万吨重吊船、6000HP平台工作船、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等。每一项设计都有独特的技术“绝窍”,再大的设计公司没做过该专项设计也只能是门外汉。而佳豪每完成一项设计就在该行业积累了宝贵的技术、人才和口碑。所以,尽管内有“708研究所”、“上海船院”,外有国际级船舶设计,佳豪这个“小公司”仍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与国有和外资巨型设计公司相比,佳豪在机制激励和管理灵活性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到2009年6月底,佳豪拥有391名在册员工,其中91.3%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与财务人员占比仅为3.83%。占员工总数13%的核心人员持有公司88.1%的股份。如果套用“民有、民治、民享”的提法可将佳豪机制概括为“员工所有、员工治理、员工分享”。这样的“小鱼”不仅难以被“大鱼”吃掉,甚至在狭路相逢时还能以小胜大。
潜力:★★
世界造船业重心转移到东亚之后,进一步开始向中国转移。目前,中国在油轮、集装箱船和散货船三大主流船型的市场份额已跃居世界第二。随着中国成为世界造船工业中心,被称为造船之母的船舶设计将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软肋:★★★
佳豪业务位于船舶工业产业链的最上游。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新船需求从2008年9月开始大幅下降。由于从承接设计任务到设计完成确定营业收入要经历两年左右的周期,佳豪2009年上半年业绩是由2007年接单数量决定的,故没有显示出波动。《招股章程》显示,2007年佳豪承接设计任务的合同金额为1.84亿元,2008年降到1.46亿元,2009上半年骤降至490万元!2008年以来少接的单子将表现为2010、2011财年业绩的下滑。即使2009年末全球经济见底,新船需求回升,也只能扮靓佳豪2012财年的报表。炒股票就是炒未来,特别是近一两年的预期。佳豪是非常优秀的公司,而且盘子很小便于炒作,但面临“铁定”的利空,未来两年恐怕会高开低走。
不过,奇迹还是有可能出现的。一是佳豪“藏”了一部分利润未作确认,以支撑2009、2010年度的业绩。热爱自己公司的企业家也许不至于对股价置之不理。二是佳豪在海洋工程领域即将取得重大突破,“堤内损失堤外补”。
佳豪更深层的软肋还在机制。设计公司的机制优势并不等同于上市公司的机制优秀。船舶设计师是高级的脑力劳动,图板、电脑不值多少钱,办公室可租可不租,资本没有多少用武之地。既然这样,资本的“剩余索取权”就没了根基、甚至都没有资格参加分配。所以,佳豪这样的公司应借鉴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采取合伙制。业务量多,赚来的钱大家分光,没有“不劳而获”的股东。业务量少,合伙人就吃自己的家底儿,也没有股东来当“白求恩”。就拿佳豪来说,业务量少仍然用股民的钱招来180人养着,高管还拿着很高的工资。业务量多时,设计师奖金、差旅费等恐怕也会水涨船高。不过,拿佳豪这样优秀的公司上市来试一下也是有益的。
套现指数:★★
刘楠直接持有1735万股,他掌控的佳豪投资持有1020.6万股(刘楠持有其中的36.6%,其他管理层持有约53.3%);两个财务投资人共持有378万股;其余为33名内部员工持有。佳豪是一个股本较小的公司,且内部员工大面积持股,这样的公司实行大比例分红和高送转的可能性极大。财务投资人是否套现在两可之间。而员工抛股套现将失去长期稳定的收益,还可能引发领导与同事的不满,得不偿失。
综合风险:★★★
佳豪处于船舶工业产业链的最上游,业绩基本由经济周期左右,是一家靠天吃饭的公司。优秀的团队和不断的创新或许能填平“低谷”但难以“变谷为峰”。公司未来几年利润大幅下降的风险是存在的。如果因为其流通盘小,股价被过分炒高,市盈率超过50倍时,风险是相当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