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洗衣粉已经被人们近乎遗忘,这个日用品国宝的的命途多舛在中国品牌史上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小标题]缘起
熊猫洗衣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北京成立糠醛化学厂(后并入北京日化二厂)。在建厂之初,由于全国肥皂普遍供不应足,实行凭证限量供应。
1962年9月,北京市计划经济委员会筹建年产5000吨合成洗涤剂的化工厂,这一重大任务的承担者正是糠醛厂。
三年后,北京第一座合成洗涤剂厂顺利竣工,熊猫洗衣粉由此诞生。
[小标题]辉煌
熊猫洗衣粉以北京为中心,大力拓展北方市场,一度在业内赢得“北有熊猫,南有白猫”的赞誉。在1990年代,物美价廉的熊猫洗衣粉年产量已高达6万吨,凭借着近10%的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全国洗衣粉三甲之列。
然而,在当时的合资潮流中,不甘寂寞的熊猫与美国宝洁(P&G)牵手,在1994年合资成立了北京熊猫宝洁洗涤用品有限公司。
据双方约定,北京日化二厂以品牌、厂房参股35%,宝洁以65%的股份控股合资公司,并支付1.4亿元作为品牌使用费买断“熊猫”品牌50年使用权。
此时的熊猫,还来不及憧憬,就被现实狠狠的玩弄了一回。
[小标题]挣扎
当宝洁公司把熊猫洗衣粉收购到手后,并没有作为合资公司的赚钱工具,而是开始了游离与分化熊猫品牌权力的过程,从而为自身旗下的洗衣粉品牌扩张铺平道路。
宝洁的手法很简单,就是把熊猫洗衣粉的价格在原来的基础之上提高50%,却并未对原产品做出任何改进。结果熊猫洗衣粉在经历6年的艰难历程以后,销售量迅速下降。到2000年,熊猫洗衣粉年产量只剩下4000吨。
熊猫的品牌权力被大量地夺走。北京日化二厂常务副厂长赵平曾公开报怨:“作为控股方的宝洁公司,进入中国后一直着眼于高档洗衣粉市场,力推旗下的高档洗衣粉品牌汰渍和碧浪,而以物美价廉见长的熊猫产销量则逐年递减。”
被榨干的熊猫对于宝洁已经毫无利用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宝洁向中方提出中止合资,熊猫又回到阔别6年的北化二厂。但熊猫已丧失了市场竞争能力。熊猫洗衣粉,这个当年响当当的名字,如今淡出人们的视线。
原文刊于三联《竞争力》09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