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长虹是中国电视领域无可置疑的市场领导者,那么康佳就是那个挑战者。在彩电业风云突起的1990年代,和倪润峰叫板的唯有陈伟荣。
[小标题]变身
康佳前身是“广东光明华侨电子工业公司”,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家中外合资电子企业,开始只从事加工收音机、收录机,1984年开始生产电视,1987年才拿到国内最后一张 “内销电视生产许可证”。
初起时,由于自己没有产品开发能力,企业经营权一直掌握在外商手中,康佳以出口为主,没有自己的品牌。
1990年以后,少帅陈伟荣掌舵康佳,康佳进入起飞阶段。
1993年康佳A、B股同时上市,其后康佳回购香港港华的股份,变身为国有企业,从此在国内市场大展鸿图。
[小标题]挑战
陈伟荣用于挑战的武器有三:一是国内领先的研发和工业设计能力。康佳一直宣称要做中国的索尼,在研发投入上不遗余力,开发出第一台国产纯平彩电、柔性电视,在大屏幕上有专业技术优势。
二是广告营销意识。三是规模扩张能力。从1993年开始的一连串并购,以盘活了国有资产存量来扩大规模,被称为“康佳模式”。
短短几年,康佳彩霸知名度速升,1995年,康佳电视机被评为全国十大驰名商标之一,1997年又被评为世界驰名商标,成为中国第二大彩电制造商。
在这些优势的积淀下,陈伟荣与倪润峰一起书写了中国本土彩电企业“称王(长虹称王)争霸(康佳争霸)”的精彩历史。
1996年,长虹发起价格战,康佳随后在6月6日致电中国数大新闻媒体,发表“谁升起,谁就是太阳”的《康佳宣言》,称康佳要“领先国内,赶超世界”,公开应对价格战,掀起了更大规模的降价浪潮,引起强烈反响。
1999年,长虹囤积彩管失利,康佳趁机超越,成为彩电新老大。
[小标题]低谷
从2000年开始,康佳竟然先于其它彩电企业一步陷入低谷,原因是误信麦肯锡,巨资投入估计过高的农村市场,而且前期的产能扩张导致库存过剩。
2001年,陈伟荣离开康佳,象征着康佳电视的黄金时间结束。
如今,康佳与其他国产电视品牌一样,靠组装液晶电视,在新一轮的替代危机中挣扎求存。
原文刊于三联《竞争力》09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