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创新工厂激发青年创业热 李开复刮起投资龙卷风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

  “开复基金”钱给谁

  李开复离开Google,创立了自己的新公司,同时将“天使投资”这个词大众化。

  他的创新工场现在只有两个正式员工,却在第一天就收到了7000封求职简历。他在12小时内见了12位投资人,就在金融海啸中拿到了上亿元的投资。

  美国有26万活跃的天使投资人,中国只有3个。一边是成千上万怀揣无数好点子、对资金极度饥渴,经验又极度缺乏的创业者;另一边是下一次科技浪潮的来临,互联网行业可见的发展机遇。而中国却少了有风险承受能力,又有培养创业者激情的投资人。

  当李开复从跨国公司高管、青年人的导师变成了专门生产CEO的天使投资人,“开复制造”将引发创业投资领域的暖场效应。

  两个人的公司,7000份简历,8亿人民币

  9月14日下午4点,清华科技园C座16层。王肇辉正在和三四个人一起筛选堆在面前的两万份求职简历。他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创新工场”的第002号员工。

  001号是李开复,前Google中华区总裁。“003还没办完前一个工作的离职手续”,王肇辉在电话中说,声音疲惫。

  跟他一起工作的三四个人都是请来帮忙的朋友,这个连人力资源部都还没有的新公司,在公布招聘信箱的第一天就收到了7000封求职邮件。

  如此罕见的云集效应,一半是冲着李开复的个人感召力,另一半是因为创新工场得到了来自郭台铭、柳传志、俞敏洪以及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等人的强力资金支持,公司将在未来五年内,招募500位有好点子的人,用8亿元帮他们把点子变成高科技公司。

  9月4日,李开复曾在博客上公布了写给Google同事的公开信《再见,谷歌》。他当时透露说:“下一步就是和中国青年人一起打造新奇的技术奇迹”。同时他也在twitter上写道:“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最酷的工作。”

  这几天里王肇辉成了专职接线员,他记不清每天有多少人打电话找他。电话里的人,基本都通过公司网站找到他的联系方式。“大部分都是来求职的应聘者,我只能客气地让他们保留一个耐心,给我们一点时间。”

  就在记者采访的9月14日当天,带着计划书的创业者络绎不绝找到创新工场的办公室,让王肇辉应接不暇。

  学生教父投身创业梦工场

  李开复有种教父情结。

  他的自传《世界因你不同》于9月15日出版,这本书的合作者《北京青年报》记者范海涛在这几年近身接触李开复的过程中对此有切实体会。“李开复 身上有一种习惯性的东西,只要有人在身边,他就想告诉人家,你的人生应该怎样怎样,这几乎成了根深蒂固的条件反射。”范海涛告诉记者,她自己也经常这样 “被规划”。她曾经跟李开复说想读EMBA,李开复建议道:“你很不适合和数字打交道,你应该学写作,这才适合你。”

  “李开复是一个习惯帮别人设计人生的人,这让他很有成就感,仿佛在证明,你看,我身边的人进步有多大!”范海涛说李开复一直以来的理想都是创立一所中国最好的私立大学,他曾经为此奔走了很长时间,买了很多教育的书,在微软工作的日子里,每天晚上研究。

  48岁的李开复生于台湾,从苹果公司开始IT领域的职业生涯,后来历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和Google中国区总裁。作为世界几家最酷的跨国公司高官,他言传身教着开放自由的美国范企业文化,他的经验使他成为年轻人理所当然的职业向导和人生规划师。

  在过去九年里,他给学生们写了公开信、三本书,还办了一个帮助年轻人成长的公益性网站。从2007年开始,他每年都会为10万学生演讲,内容全是关于教育和成长。他甚至不厌其烦地在博客上回答网友提问,譬如父母离婚你怎么办、大学第一年该怎么过、为什么找不到工作……

 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创新工厂激发青年创业热 李开复刮起投资龙卷风

  “我在高校做了太多的讲座,最常见的提问是:我大学毕业,想创业好不好?答案是不好!你有什么资格创业呢?你跑过工商局吗?你管过人吗?你理解 财务吗?你什么都不懂啊,你创什么业啊?”李开复9月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一直在苦口婆心地劝大学生,不要觉得比尔8226;盖茨和马化腾创业好,就想创业, 说这番话时他语调绵缓,字字清晰。

  与其不厌其烦的低效率地布道,不如培养精英,带领他们创业,于是创新工场诞生了。

  李开复还是在做教育,但这次却是以做公司的形式。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年产生100个点子,尝试其中20个,再挑10个做成项目,最后推出5个 公司。他对创新工场充满信心:“这个形式在全世界都是第一次。它看起来像孵化器,我们提供房子和后勤服务给那些有idea的人;也像个风险投资人,我们筛 选项目,并且投钱;也像个创业教练,帮助创业者建立人脉;也像个公司,招聘优秀的年轻人,他们都是我的员工,加薪、做CEO还是解雇,我说了算。”

  做善事?不,李开复未来的回报来自将来将这些小公司出售或上市所获得的股份。创新工场的牵头人中经合投资集团的刘环宇告诉记者,看中李开复在跨 国公司的经验,也认可他的商业模式, “他这是一个梦幻组合”,他说他跟李开复在12小时内见了12个投资人,从其中9个人那里拿到近1亿元投资。

  就连创新工场的风险也被李开复描述得充满理想化色彩:“10年内,我能生产50个公司,能有一个企业走向国际,至少在国内领先,就算最后50个公司都马马虎虎,但我还是教育了500个创业者。把我在苹果、微软、Google的经验传授给他们。相信他们会受益终身。”

  一份没有导师的创业计划

  王肇辉他们初审应聘简历的时候,不断接到同一个人的电话。这个人叫李强,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面见李开复,并提交自己的创业计划书。

  近半年来,他每个周末都往返北京和南昌之间。周四晚上从南昌上火车,周五到北京,周末参加各种创业论坛和网站组织的活动,周日晚上再坐火车回南昌。他是南昌一所重点高中的信息科老师,周一上午还有课。

  高个子的他微微有点驼背,背着“深不见底”的黑色挎包。当记者在李开复的新闻发布会现场见到他的时候,他也正在给王肇辉打电话。记者请他在第一排的两个座椅坐下来的时候,他稍微迟疑了一下,“这张椅子刚李开复老师坐过,我们坐这里,不好吧?”

  1999年大学毕业的李强已把自己归入“高龄创业者”之列,他记得在重庆参加投资论坛的时候金融大佬们在上面说,钱不是问题,“他们有的是钱, 但是我就是绕不过这个关口。我觉得我已经有了好项目,也有简单的计划,可还是找不到同投资人面谈的机会。没有人介绍,没有熟面孔,没有破冰的机会。”

  他觉得创新工场简直太契合自己了,“我没有人脉,缺少经验,但是有idea,创新工场非常适合我这样一穷二白的人。”

  “那你的商业计划是什么?”在交谈的过程中,这是唯一一个让他语速放慢的问题,无论是拿出上网本演示,还是在后来的电话采访中重新解释,要得到 答案都有点费劲。他大约花了半分钟组织语言:“我有三个计划,跟你说第二个吧。计划名叫彩云追月,就是……跟你描述清楚很困难,我要清晰地表述也很困 难。”在记者的坚持下,他继续说:“其实就像做一个中文的操作系统。很难讲清楚,你没有用过,很难想象……”最后几乎是在记者的逼问下,他打了个比方:类 似可以用在上网本和手机上的操作系统,“这个项目,说出去,外行也就一笑了之吧!国内很少有人见过,即便在国外,都还在研发阶段。”李强说,他通过关注法 国一家软件开发公司的twitter日志而知道这个软件的存在,于是为之吸引。

  “那你怎么说服李开复?”“如果开复都不知道,那他就OUT了”。其实他对李开复有点失望和不满:“任何人都有犯糊涂的时候,现在他的很多工作 都没有开展起来。我现在做的,就是等待。”1999年大学毕业的李强还没结婚,每个月收入的七八千元钱全部投在了创业上。王肇辉对李强的“骚扰”印象深 刻,他告诉记者,李开复已经收到了李强的创业计划书。“看了吗?”记者问,“还没。”他回答。

  一个用生命等投资的人

  记者在采访中对李开复提起李强,他几乎脱口而出:“这样的人每天都有。曾经有个创业者,到我这里说,开复,我得了绝症,但是我要去创业,我不医治,除非你帮助我。”

  这个得了绝症还要创业的人叫廖纪波,2007年11月中旬,上大二的他突然得知自己患了尿毒症,于是偷偷带着创业计划书跑到北京来,住在小旅馆 里,要向李开复提交自己的创业计划。李开复当时出差在外,而他滞留旅馆,命悬一线。最终他如愿以偿跟李开复通了电话,李开复还写了长达4000字回复邮 件。

  9月5日,当记者联系到廖纪波的时候,他正在医院,电话里传来透析机器刺耳的滴滴声。“2007年。我花了一个暑假的时间整理出了我现在认为很 可笑的商业计划书”,如今他甚至都不太记得当时的内容:“我只记得把博客用来盈利的一个项目。理论上是完全正确的,但是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不是我一个人 能完成的。都是大企业要做的事情。”

  现在的他跟另外三个同学一起,于今年6月份进入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那里的第一批创业者。他滔滔不绝地介绍正在做一个电子商务类的网站,“我们做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证明他们的能力,然后把他们和用人企业嫁接起来……”

  廖纪波已经在成都的大专院校里发展了300名会员,目前正在培养学生们代销商品。他下一步的打算是为学生们建立实践数据库,指导他们销售企业商品,然后帮他们走向就业企业。

  他的三个员工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没工资,义务创业。 “互联网是个让人感到疯狂的地方,有人三年就上市,有人一下就融资2000万。传统行业怎么会那么快出现陈天桥那样市值上百亿的公司?”

  廖纪波执着于在互联网创业的理由,跟李强差不多,他们都觉得这个领域更适合自己:“传统行业的关系太复杂,不是我能承受得了的。我对那些传统商业的酒肉聚会,很害怕。”李强也说,互联网行业的人员素质比较高。

  在这个行业里,因为一个点子而吸引成百上千万资金的故事,在刺激着他们。另一方面,中国网民数量持续增长,而电子商务等领域发展缓慢,也让他们看到希望。

  “我现在说实话是没门路,根本不知道上哪儿去找投资,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听到过,可是不知道在哪儿。打电话到中介网站,费用却高得吓人,没几万 元下不来。我们本地的投资人更像暴发户,不懂互联网。”廖纪波已经发邮件应聘创新工场产品经理的职位,“我想带着我的搭档进去,开复老师会欣赏他的。不知 道我现在的身体状况是否能得到他的信任。”

  现在他两个星期做五次透析,每次四个小时。一个月花500多元,都是家里的钱。他创业的急切目标是,为自己拼出一条命,挣钱换肾。“我不想过看电视、吃饭、等透析的行尸走肉一般的生活。这个病不痛不痒,只要做完透析就生龙活虎了。”

  李强和廖纪波一个缺指导,一个没钱,恰好是目前年轻人创业的两个“负面”典型。

  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在8月底发布了《2008~2009年度中国百姓创业致富调查报告》。调查显示,高学历创业在明显增多,本科生创业比 例和研究生创业比例分别占样本群体的20.46%和4.33%,这个群体的创业者年龄在18-35岁之间,他们的创业动机多半是追求个人成就感。同一个月 内,国内第一次对大学生创业问题的大规模研究《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完成。调查显示,75%的高校毕业生渴望自主创业,但最终真正创业者仅占 1.94%。

  有创业激情,没创业经费和创业项目的是他们遇到的普遍情况。改变这种状况的另一条路,在李开复这样的天使投资人那边。

  中国有风险承受能力,又有培养创业者激情的人不多,所以中国几乎没有天使。如果年轻人一拍脑袋想出一个东西,谁来投资?

  天使刮起的投资龙卷风

  “在美国,有26万活跃的天使投资人”,最近李开复几乎在所有的采访中都会提到这句话。天使投资人,是他的新身份。不同于传统的投资人,天使通常都带有极浓的理想主义色彩和创业激情,他们会把个人财富投资给一些尚在起步阶段,甚至还没有“发芽”的种子期公司。

  从贝尔电话、福特汽车开始,天使投资在美国造就了无数商业帝国。Google公司之所以有今天,也是靠当时慷慨的天使投资人为两个年轻人的好点 子买单。首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亚信也是得益于早期25万美元的天使投资。天使投资人通常都是精英人物,他们不仅给创业者提供最早期的资金, 还会为创业者提供人脉、信息方面的巨大帮助。这些公司当初的受益人之后也会成为天使投资人。

  而据好好投网站统计,中国目前活跃的天使投资人只有50位。李开复眼里的天使更少:“奇虎的董事长周鸿祎和前金山公司总裁雷军,再数,没有第三 个。中国有风险承受能力,又有培养创业者激情的人不多,所以中国几乎没有天使。传统的投资人钱多得不得了,但是他们大部分都去投资一些已经成长的企业,因 为这个更容易一些。如果年轻人一拍脑袋想出一个东西,谁来投资?”

  关于天使投资人 ,业界流传很广的一个定律是3f,“天使通常是三种人家人(family),朋友(friend)和傻子(fool)”。天使一般发生在公司的初创期,基本上都是“看人投钱”,因此风险相对较高。

  “你烧青春,我烧钱。” 奇虎360的CEO周鸿祎曾经这么定位天使投资人的价值,他是近年来内地最活跃的天使投资人。他自己坦诚,乱七八糟投过一堆天使投资,其中成功了一半。天使投资带来的成就感或许是让投资人动情于冒险的原因之一。

  周鸿祎曾经在2007年投数百万元给开发网游加速软件“迅游”的25岁创业者袁旭。袁旭如今身价已近千万。

  袁旭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当时袁旭的同事中有一位曾在金山公司任职,跟周鸿祎有业务上的联系。通过引荐,他带着想法去找周鸿祎,“就是想让他 帮我们产品做规划,给我们一些建议。”结果周鸿祎听了他的介绍之后,15分钟之内,决定投钱给他。得到这笔钱的时候,袁旭的产品刚刚发布,公司还不到20 个人。

  同样的例子发生在魔时网CEO张锐身上。张锐26岁离开摩根斯坦利公司,跟两个朋友创办魔时网,大家积蓄的几十万元用完之后,他等来了天使投资人——以前公司的老板。“他看到我们的团队稳定,知道我们不会乱花钱,就投资给我。”

  “天使很感性,今天想一想,明天就会给你钱,50万元、100万元。而投资机构就会做很多调查工作,要从他们那里拿钱,至少得等三个月甚至半年。那些急着用钱的创业者根本等不及。”张锐说魔时网在得到天使投资的帮助之后,已经实现资金流为正,不再烧钱了。

  现在的中国缺少天使投资人,已经是业界的共识。在超级天使投资网站上,密密麻麻的数字一半都是在寻找投资。网站创办者王金松告诉记者,现在会员 中有1000多位投资人和5000多个正在找钱的创业者。所有创业者中,30%左右是网络创业者,但他们的成功率很低,很多人都只有个抽象的想法。

  王金松说他遇到的大多数创业者都信心满满——你给我介绍投资人,一定能弄来1000万元。除了找不到天使投资人之外、计划不清晰、团队有问题都是造成他们创业失败的顽疾。

  而李开复和创新工场,使得“天使投资”这个概念开始大众化。“创新工场是个信号,主流的投资人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天使投资领域。”王金松评价李开复的新举动。

  创新工场引起的涟漪效应一直在扩大,比起在网民中的“创业之神”的感召力,李开复的创意还有更长远和实际的影响。王肈辉在采访中向记者透露,成都、南京、深圳等地方政府的领导也打电话给他们,表示希望合作。

  李开复语录

  ◎如果你已经过了20岁但还不到25岁的话,你必须找到除了爱情之外,能够使你用双脚坚强站在大地上的东西。你要找到谋生的方式。

  ◎我想,我会一直保持激情直到我死的那天,人生追逐的就是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兴趣,自己的快乐,过自己想过的,所以我来到Google。如果哪一天我找到更能令我有热情投入的事情,我会重新选择,人总是有权利选择的。

  ◎我要你相信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这些老掉牙的字眼。我不要你颓废,空虚,迷茫,糟践自己,伤害别人。

  ◎节制自己的感情并且珍惜它,明白这种感情不是任何人都能要。体验生活,是另外一回事,并不意味着堕落和放纵。

  李开复简历

  祖籍四川,1961年12月3日出生于台湾。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语音识别系 统”。1988年被《商业周刊》授予“最重要科学创新奖”。1990进入在苹果公司,主管多媒体部门。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 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2005年7月加盟Google,任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

  2009年9月,在北京创立创新工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73507.html

更多阅读

李开复 创业领悟 李开复创业的三大疑问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李开复离开谷歌创业能否避免职业经理人的创业鸿沟。李开复说,我们的赌注就是说我能看得清楚那些工程师、创业者和想法,然后我能把他们撮合在一起,这个我觉得是我可能很少有人能比得上我的  【《中国企业家》网站报

李开复 创业 做零资金创业族,找李开复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打工皇帝”华丽转身创办“创新工厂”填补中国“天使投资”空白   日前,最成功的华裔职业经理人李开复从谷歌辞职,单枪匹马去组建“创新工场”,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课题指导、天使投资和人脉支持,这让很多想创业却

李开复:创新创业新模式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   李开复结束了其19年的外企生涯。他开始就一个名为“创新工场”的独特公司,用8亿元和自己的名声作赌注,李开复试图创造一个集天使投资、VC、软件公司、猎头、孵化器为一体的新模式。    “我不是你们所想

积累经验 英文 李开复:大学生毕业就创业是冒险 要先积累经验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昨天(4月17日)下午2:30,天津市人民体育馆座无虚席,由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中国北方人才市场承办的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报告会在此举行。“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博士为来自天津各高校400

李开复创新工场vipkid 李开复与创新工厂的发展历史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创新工场(www.innovation-works.com)由李开复博士创办于2009年9月,旨在帮助中国青年成功创业。 创新工场是一个全方位的创业平台,旨在培育创新人才和新一代高科技企业。创新工场将吸引一批优秀创业者和工程师,在李

声明:《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创新工厂激发青年创业热 李开复刮起投资龙卷风》为网友夏雨初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