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以来,为了应对中国经济的大幅下滑,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势必会促使地方加大负债规模,使得地方债务余额变得愈加触目惊心。
⊙ 岳 生/文
为应对经济危机,中国政府从去年下半年至今,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强刺激计划,包括两年“4万亿”的投资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计划等,并配套了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前8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就超过8万亿。大量的财政和货币资源落到了大型国企和地方政府的各种项目上,不少地方政府甚至把十年后的项目都提前到现在。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风险正在显现:急于上项目的地方政府在融资问题上迅速扩张,那么地方债务问题目前的严重程度如何?今后是否会继续恶化?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都是政策面和市场面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早在今年3月,财政部科研所公布的一份中国地方债务报告显示,地方政府的过高债务已经演变为一个颇为严重的问题。
而去年年末以来,为了应对中国经济的大幅下滑,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势必会促使地方加大负债规模,使得地方债务余额变得愈加触目惊心。
中央政府提出“4万亿”的投资计划,旨在通过刺激投资来拉动经济的复苏。在这其中,中央政府承诺两年内拿出1.18万亿的资金,其余须地方自筹。但地方政府提出的投资计划总体额度,实际上是远远超过这一规模的——今年年初时甚至有研究表明,经简单加总,地方政府这两年计划的投资规模竟高达18万亿。
地方政府会通过怎样的渠道来筹措资金?在正常年份,地方财政收支本已捉襟见肘,再加上这两年来全国楼市调整使得土地出让收入大幅缩水,地方政府自身财力对新增加投资项目的支持是很有限的。因而,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渠道来增加负债,成为地方为基建项目融资最明显的选择。
根据政府公布的“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瑞信在今年7月份推算出,中国在2009年和2010年间基建投资将分别达到8.4万亿元和9.5万亿元。结合这一数据,按照80%的地方项目比例来计算,2009年和2010年地方的基建项目投资将分别为6.7万亿和7.6万亿。保守地假定在地方基建项目的融资中,以负债形式筹资的比重占50%,那么这两年地方政府的负债规模将分别增加3.4万亿和3.8万亿,也即到2010年年末,地方政府负债总额很可能将达到11.2万亿元,为2008年地方财政2.77万亿收入的404%。
收入减少,支出剧增,债务风险急剧上升,将给中国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发展都带来较大挑战。
地方项目融资对商业银行的依赖,实际上将在这两年持续绑架国内银行信贷的发放。由于这些投资项目多为“铁公基”建设,项目建设周期相对较长,今后需要后续不断的资金投入,不继续增加贷款供应,必然有一批项目要断掉资金链,成为烂尾工程;但继续增加贷款的供应,则会加大通胀风险和银行坏账风险。
在长期,这些债务最终会对中国经济和金融系统造成多少冲击,将由未来5??10年内中国经济的增长状况来决定。如果在数年后地方债务无法偿还,遭受打击最大的将是国内的银行业和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