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周治宏 特约作者 仇思念/文
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现代的话题。
《圣经》中“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句话指向的故事就是《新约全书》中马太福音第25章的一个寓言:
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并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那领五千的,随即拿着钱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又赚了二千;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
过了许久,主人回来了,领五千银子的人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说:“主阿,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领二千的也来说:“主阿,你交给我二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二千。”主人同样给予了“享受主人快乐”的恩赐。
那领一千的也来说:“我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在这里。”主人回答说:“你至少该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那样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遂收回他这一千给了那已经有了一万的。
这就是一直被经济学引为经典的“马太效应”,揭示了资源分配法则。不过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个故事,却可以看出这实际上是另一个版本的管理层MBO,它与传统意义上MBO的差别只在于:一个是仆人主动要求的,一个是主人主动给予的。但他们共同指向的一个核心点却是所有市场主体都希望的:高效地让财富增值。
MBO在中国出现以来,尽管道路曲折,但一直都是“话题王”,从“郎顾的世纪大争吵”,到“《财经》风波”,无不是MBO惹的祸。
在越来越热烈的辩论中,MBO渐渐成魔。如果什么东西成了魔,就不是装着看不见能够躲得了的。
最近新浪管理层MBO的成功和《财经》杂志MBO挫折,将妖魔化的MBO再度拖回公众视野,尘封5年,如今终于高调露面时,标志着国内的MBO进入第二波:阳光化时代。
实际上,MBO是一种金融技术,也是一种内部人操纵的游戏,即使几年前因种种原因而被国资委等有关部门叫停,但暗地里从未停止,国内MBO的操作者们多是在“沉默中潜行”。
该见阳光的总还是要见光的,正如乌云不会永远遮住太阳。只是在阳光下,首先,不能让MBO泛滥化,其次不要把MBO妖魔化,认为MBO就等同于国有资产流失,更不要将MBO极左化,认为MBO必将造成收入的不公正。
此组专题,由本刊和10年并购经验的东方高圣联合奉献,不仅仅有阳光MBO的案例和实战手册,并试图揭示目前企业管理层这种“潜伏”MBO的“方法论”。
(仇思念系东方高圣投资顾问公司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