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民营经济综改思路逐渐明晰: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制约等,提高企业对危机的抵抗力,即是重塑“台州模式”之道。
本刊记者 金少策
如何重新激发民企创造力,这成为眼下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最大困惑。这个靠民企推动经济发展的地方,有着超过30年高速前进的经验,不过现在却不得不琢磨这一命题。
台州再次走在了前面。1982年,台州诞生了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台州宝利特鞋业有限公司,27年后,针对企业产权改革的尝试再次在此展开。所不同的是,如今的台州,针对民营企业产权结构,组织结构问题,正全力推进企业制度改革。而不同的背景在于,27年前,台州国有企业占比90%以上,而现在民营经济占比98%。
“下刀”股权结构
在乏力的经济数据的背面,显示的是组成台州经济的细胞——民营企业的疲软。台州重振经济的第一把手术刀,自然伸向了以家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台州此前的专题调研显示,有79.2%的民营企业实际上是个人或家族投资。
事实上,在浙江其他地区亦有推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但没有像台州一样明确提出“股权重构”的。改革从2006年就开始酝酿,但真正让台州市政府下定决心推进的却是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
股权结构相对单一的台州民企,在金融危机中所受到的影响远比多元化股权结构的股份制企业要大。台州市经委主任张锐敏举例说,重组之前的飞跃,股权集中在一个人手中,导致一股独大,决策风险难以控制,企业容易出问题。
随着各路意见的汇集,台州民营经济综改思路逐渐明晰: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制约等,提高企业对危机的抵抗力,即是重塑“台州模式”之道。
2009年7月28日,台州市委印发《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决定》,把产权制度、产业聚集群、要素市场建设等改革建设,列为台州此轮综改三个层面的重心。台州市委政策研究室经济中心主任吴南海告诉《浙商》记者,“民营经济综改的重中之重是产权改革。”
酝酿“五资联动”新格局
针对民企的“股权重构”迅速铺展开来,在台州市政府企业上市办,副主任管顺正正在综合各方意见拟订文件。这份题为《关于进一步深化民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草稿)的文件表示,将从股份再造、明晰内部产权、推动员工持股、引入战略投资者、推进企业购并强强联合方式来推动“股权重构”。
在管顺正的电脑里,还有两份名单:参与股权重构三年计划的百家民企名单和列入今年工作计划的24家企业名单。
管顺正告诉《浙商》记者,包括销售额达5亿-10亿元甚至以上的100家民营企业,政府计划2009、2010、2011三年,帮助它们完成股权改制。“年内完成24家,目标是希望能达到上市公司的股份结构标准。”
按台州政府的计划,争取让台州三年新增10家企业上市。据透露,目前台州已经有13家上市公司,还有5家企业正在证监会审核,计划在中小板上市。
“我们更多是希望能够引入国资、外资等多种资本,丰富台州的经济结构,最为重要的是推动这些企业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台州市希望能构建民资、外资、国资、股资(股市资金)、银资(银行资金)‘五资联动’的新格局。”张锐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