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人民币自由兑换,并大幅升值,才有望获得今后货币政策主动权,才能根本上打消市场强烈的通胀预期。
文/安邦咨询 徐斌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期公告明确称,要把“管理好通胀预期”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这是很有趣的说法——“预期”是人们大脑中的想法,政府如何管理?这说明,中央已经开始拿未来可能出现的通胀当回事了。但事实上,宽松货币政策执行后,市场的通胀预期是合情合理的。如果真的想打消人们的通胀预期,那就实实在在约束货币供应,可这样一来,又会出现经济衰退。就两者之间,其实目前没有好的选择。
对此,英国《金融时报》近期刊文:《下一场危机已进入倒计时》,题目有点耸人听闻,但内容却有可观之处。文章说:“一旦察觉到通胀重新抬头,央行可能会被迫以比上一个周期快得多的速度,转向激进得多的货币政策。在短期的通胀上升之后,可能是另一场衰退,另一场银行业危机,又或许是通缩……”
意思也就是说,政府干预市场挽救危机的举动,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因此深化了危机,让下一轮危机来得更猛烈!这一点,货币主义大师弗里德曼也有差不多的表述:18、19世纪,两百年时间内,差不多每隔十年就来一次经济衰退,但每次不过一年多时间就恢复了。而美联储成立后,资本主义世界最长的一次大萧条(1929年)就发生了。
这时候,要想通过“管理通胀预期”的方式,回避这个问题,实在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经济一旦复苏,财政货币政策应该立即恢复到中性,决不能拿药当饭吃,否则后患无穷。目前中国经济复苏已经是各方共识,所以无论学界或者市场,都有结束宽松货币、恢复到中性的说法。
但奈何人民币钉在美元上面,人民币联系汇率决定了中国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但美国经济目前却还是难言复苏。美联储也已经公开表态,不会提前退出宽松政策。中美经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要做到经济政策同步,那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中国货币政策要恢复中性云云,也只能说说;做,仍是不太可能。别说央行加息后,就是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国际热钱开始大举流入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了。从趋势上看,后面的规模恐怕超乎市场和政府的想象。现在外管局人士对此无不小心提防,要是中国央行加息,那岂不是向全球热钱发出请柬?
至于积极财政政策目前退出,眼前更是不可能。万亿规模的项目上马,那岂是说停就停的?银行后续资金不配套,立即是一堆烂尾楼工程!造成的巨大浪费谁负责?更不要说经济“保八”了。此时有关主管部门就是觉察到宽松货币政策有所不妥,想货币“洗胃”,也为时已晚!
就目前中国经济决策者而言,摆在面前可选的政策套餐,其实不多,唯有人民币自由兑换、浮动汇率一道“主菜”而已。
其他措施真正想落实,都不可能。只有人民币自由兑换,并大幅升值,才有望获得今后货币政策主动权,并且纠正国民资金资源过多配置在出口部门的错误。非但如此,而且还能增大进口规模,结束之前以外储方式进行的国民强制性储蓄,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条件。最重要的是,只有这样,才能根本上打消市场强烈的通胀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