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成功改造和影响他人:影响他人的心理学》
在一次生产会议上,一位公司的产品质量总监,曾就某个材料的质量问题,当着会议上的众人厉声质问一位质检员。本来并不是非常严重的事情,但是他的语调以及态度带有很强的攻击性,言辞也极为苛刻。事实上这位总监的意思只是想提醒质检员在工作中要更为认真和严肃。 这名质检员本来在公司中是出了名的好脾气,但是这次为了使自己不致在同事、领导、下属面前失面子,竟然和这名总监吵了起来。两个人在会议上闹得很僵,最后这名总监是在尴尬中不了了事的。

在这次事件之后,这名老实的质检员在以后的工作中经常表现得不积极,并且在两个月后离开了公司,去了另外一家同类公司。据说他在那里是一名非常称职的质检员。 给对方留面子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之所以会在他人面前丢面子,是因为他们没有给对方留面子。就像职场中的质检总监,他不仅在领导以及下属面前,颜面尽失,而且还失去了一名好员工。尽管他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这种有损他人面子的行为,却给自己以及公司带来了无法预料的损失。 现实生活当中,这种人与人之间相互留面子的现象也可以用心理学上的互惠原则来解释,也就是说,事关面子的问题也遵循着互惠的关系。从心理学上讲,如果你在某种场合给对方留足面子,对方的心理会产生一种负债感,这种负债感会让其内心产生压力感,进而想方设法地通过同一方式或者其他方式还给对方,以放松内心的这种负债压力。心理学专家曾对此作了一个恰当的比喻。他们认为这就如同借钱一样,在对方急切需要钱的时候,你将钱借给了对方,虽然是对方主动向你借钱,并且你非常愿意地将钱借给了对方,但是对方的心理还是会产生负债感,并会想办法尽快将钱还给你,有时甚至带着利息还给你。 人就是这样奇怪的动物,可以吃暗地里的亏,也可以吃明面的亏,但就是不能吃面子的亏,所以要想有效地影响他人,就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给对方留足面子。这样当你做事情的时候,对方才会给你留面子,并忠诚地做你让他做的事情。对此,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班主任李丽娟曾有过这样的教学经历: 李老师说,在我做班主任的第一年,曾遇到过这样一名学生:他很调皮,在班级中被同学们公认为最不听话的学生;他也特别好动,无论上什么课,他都会在下面做小动作,并且有时还会在课堂上弄出点意外。很多老师都向我反映他在课堂上的不良表现,我本来想找他谈话,但是一想,毕竟他还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调皮是正常的事情,所以事情就这样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