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关于动荡、生存与应变:金玉良言》
但那还不是最重要的。参加Waldzell会议之后,我开始乐意接受很多事情。乐意在大小集会上发言,乐意在知识之旅上继续前进,乐意阅读他人的商业计划书,乐意出席非营利组织的董事会,乐意做那些虽然结果未知,但却有机会认识杰出人物和获得新知的事情。 这就是我的体会。只要我乐意尝试新体验,好事情就总有可能发生。不管我到哪里旅行,总能认识新的人,总能获得深刻的新体验。现在的情况是:每次旅行后,我回到家里,不是急忙把张张名片扔掉,而是希望尽快用到名片上的电子邮件地址。在世界各地,我见到了很多人,虽然之前是陌生的,可在别人引见后就立刻成了朋友。如果我不走出去,我就不可能认识那些朋友。 感言
![第36节:不去不知道(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453053085489.jpeg)
忙碌而又重要的人生活在气泡之中。你越是重要和忙碌,就会花更多的时间在自己的小天地之中。以一个重要科技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为例。下面就是她具有代表性的一天。 早上,专职司机开着豪华轿车接她去办公室。到办公室后,司机会把轿车停在首席执行官专用电梯旁的特殊车位。她乘坐首席执行官专用电梯来到首席执行官办公所在的楼层,那里有几个行政助理守卫着她的办公室。只有经过预约的人才能到达她的内部密室。如需出差,豪华轿车将载她去机场搭乘她的私人飞机。到达目的地后会有另一辆豪华轿车接她去参加会议。不管在哪里旅行,她都像是待在一个不透气的、密封的气泡里。 把那种做生意的方式跟丰田的“现地现物”方法比较一下。“现地现物”就是“去看看”。厂房里是否出现了一个问题需要解决,是否有必要开发一款新车以适应新市场,这些都无所谓。丰田的原则是告诉工程师、营销人员或一线工人,要自己去看看。不管多少简报或幻灯片展示,都无法替代现场观察。 “去看看”的原则向当今的普遍看法发起了挑战。各地的商务人士习惯于抱怨过多的信息负荷量:太多的电子邮件、太多的备忘录、太多的会议,但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太多的信息,而是太多的封闭。商界领袖面临的挑战是要跳出密封的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