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人人都该知道的常识:轻松读懂经济学》
格林斯潘在1987~2005年间,连续五届担任美联储主席,后先服务于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四任政府,在金融界享有盛誉。有人说:"格林斯潘一开口,全球投资人都要竖起耳朵","格林斯潘打个喷嚏,全球投资人都要伤风"。1996年美国大选前夕,《财富》杂志放在封面的一句口号是:"笨蛋!谁当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艾伦(格林斯潘)当美联储主席就可以了。" 就是这样一个"金融沙皇",他担任美联储主席以来,美国经济度过了险象环生的80年代,迎来了90年代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又在21世纪初进入全面增长。他的工作如同一位经济的"调音师",当各项指标显示经济发展过热,他就调高利率,为发烫的经济降降温;反之则降低利率,给疲软的股市煽煽火。比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也影响了美国,格林斯潘果断出手,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连续3次下调利率,给美国经济注入一针兴奋剂,并引导全世界踏上复苏之路。 格林斯潘还是一位"防通货膨胀专家"。他把握着美国经济的方向盘,一方面随时警惕通货膨胀抬头,另一方面要避免经济陷入停滞。 正如上文所解释,为了防治通货膨胀,要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银行利率。所以华尔街的投机家们,常常不满于格林斯潘总是"捂紧钱袋子",甚至有一个笑话这么说道:华尔街的股票交易员在吓唬自家小孩子时不说"狼来了",而是说"艾伦要加息了!"

不仅如此,格林斯潘从不让公众明白他的真实意图。他本人永远穿着一套深色西服、戴着一副黑边眼镜,讲起话来永远语意暖昧、模棱两可。就连他自己也承认:"我花了不少时间努力回避问题,因为我担心自己说话过于直白。"华尔街的投资者们花了很大力气研究格林斯潘的每次讲话,试图从他的遣词造句中捕捉到哪怕一点蛛丝马迹,但结果总是失望。 格林斯潘的成绩也得到多方面的认可,在他卸任时,连经济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都在《华尔街时报》上撰文赞扬道:"人们一直对于各国的央行在理论上是否具备维持价格稳定的能力争论不休,争论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很多国家的央行做不到这一点。然而艾伦·格林斯潘的巨大成就向我们证明,维持价格稳定是可能的。他为人们树立一个标杆。" 不过,格林斯潘退休没几年,美国就遭遇了2006年的"次贷危机"。于是,人们开始纷纷把责任推到他的头上。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又出现了全球范围的通货膨胀。此时,世界各地的学者和分析人士,又把这次通货膨胀的原因,归结到一生小心翼翼、随时谨防通货膨胀的格林斯潘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