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杂粮窝窝头,许多人应该非常熟悉:饭店里咖啡色的窝窝头,可以塞上咸菜肉丁笋干等小菜,虽然是杂粮,口感却细腻香甜。小小窝窝头不见得有多少科技含量,衢州小伙徐建峰就靠这个,吃下了江浙市场,并且西向重庆、北向北京扩张。这些小产品每年给徐建峰带来一千多万元销售额、一百多万元利润,这些数字还在随着市场扩大不断增长。徐建峰这个厨师长出身的小伙子,两年前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徐老板”。
顶撞老板的倔小伙
两年前,徐建峰已经是厨师长、拿着上万元月薪,但是他遭遇了失业。
“我脾气不好,顶撞了酒店老板。”老板扬言,宁可不开酒店不挣钱也要炒徐建峰的鱿鱼。沮丧的徐建峰发现,想要再找一个年薪十几万的工作简直比登天还难。“酒店一般不敢轻易用不熟悉的厨师长。”
那几个月,徐建峰的心情像跌入了深渊,从前讲究品质的生活顿时拮据起来了。正为生计发愁时,他突然想到,以前在酒店有一道用萝卜干做的冷菜卖得特别好,而制作比较麻烦,自己可以加工这样的冷菜为中小餐馆配送。于是,他和妻子向朋友借了三万元钱,开了家小食品厂。“忙活了几个月,发现每月只能赚三四千元钱,我有点失望。”徐建峰又动摇了。
此时,一个去北方采购的酒店朋友带回来一袋礼物送给他。“就是北方常吃的那种窝窝头,很粗糙,口感差,但是造型还不错,圆圆的,中间有个洞,可以放菜。”多年的经验给徐建峰的直觉是,如果能在口感、色泽方面改进,让北方的粗粮融入南方点心的细腻,说不定会在酒店、餐馆大受欢迎。
两个月试出最佳配方
“主要原料只有荞麦、玉米、精面粉三样,可试验最佳配方的过程真的很痛苦。”徐建峰形容当时的情况,真的是万事开头难:每天,试验室里排满了热气腾腾的蒸笼,发酵好打开,里面的窝窝头,有时像面包太软,有时又硬邦邦咬不动,好不容易软硬适中,口感却很普通,失去了荞麦的香醇。“做不好的都只能喂猪。这么小一个加工厂,每天都要浪费几百块钱,说实话真的挺心疼。”
试验进行了近两个月,每天都困扰徐建峰的是杂粮窝窝头蒸熟后,一掀开蒸笼的盖子,它们马上就收缩变形了,怎么变着法子尝试都不成功。情急之下,徐建峰请来乡下擅长做馒头的冯师傅找原因。“他和几个点心师傅讨论后,觉得是火候的问题。蒸熟后要让火慢慢地退,温度一点点降下来。”果然,这个办法成功了。他尝试着给杭州的酒店朋友发了几箱杂粮窝窝头,“一个星期过去,那个朋友打电话来开口就是:再订30箱。”
短短一个月间,浙江很多酒店都开始效仿这种吃法。“从早到晚,我的电话响个不停,不是问价格就是订货。”2005年春节,徐建峰开始向全省各地酒店扩散,每天的销售量达到六七百箱。他让自己的亲戚朋友都来帮忙,设立了11个加工点。
为什么要公开技术
有一天,徐建峰突然接到一个老顾客的电话,要求退货。“对方很生气地跟我说:看你现在的窝窝头都是什么口感,质量这么差。”原来,一个加工点的亲戚为了获得更多利润,使用了廉价的原料。徐建峰立即撤销了这个加工点的资格。
不久后,这个亲戚用掌握的配方自行设立了窝窝头加工厂,其他人见有利可图,也纷纷辞职单干。“我早就想到了这点,可是我还是要把技术教给他们。因为就算我不说,他们迟早也会试验成功的。如果没有这么多人帮我加工,我的窝窝头不会这么快就卖遍浙江。重要的是,大部分销售渠道掌握在我手上。”徐建峰说。
徐建峰还准备,凭着积累的优势,向南方、中西部和北方推广自己的杂粮窝窝头。
怎样做长久生意
“有人说食品的流行是一阵风,人们吃厌了,就没市场了。”对此,徐建峰的看法是,目前杂粮窝窝头还只是酒店、餐馆的菜肴,如果能进入超市,走上普通百姓的餐桌,将会大大扩展市场空间。“去年我们参加了几次农博会,窝窝头还是很受欢迎的。”在今年杭州为期五天的农博会上,不少人接连几天都来买杂粮窝窝头,还追问徐建峰哪里可以买到。
对长远的发展,徐建峰也有打算。目前,他正在开发一些适合酒店、餐馆的菜肴。“比如水晶锅巴,简单又可口;宫廷宴球王,特别适合婚宴、酒席。”
“每一个产品都有从流行到衰落的周期,可是如果有源源不断的新品推出,牢牢掌握渠道,就能长盛不衰了。”
话说回来,真看不出,这么小的窝窝头里,能长出这么多钱来。听徐建峰说,每一包窝窝头的利润都挺高――高在味道独特,造型独特,受人欢迎。徐建峰就凭着这个小产品,成了年销售额超过一千万元、盈利一百多万元的徐老板。如果他一直卖普通包子,可卖不出这个成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