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大化解(6)



系列专题:《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一念之转》

  3.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

  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怎样对待自己,怎样对待你所写的那个人呢?你会做什么事?请具体列出来,把你的各种举动条列出来。当你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对那个人说什么呢?把你要说的事一一列出。当你相信那个想法时,你如何过日子呢?把你内在的每一个感受和生理反应全都写下。你身体的哪个部位会产生这种感受呢?它如何表达出它的感觉呢(打颤、发热等等)?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在脑海里不断自言自语些什么呢?

  4.没有那个想法时,你将会是怎样的人呢?

  请闭上眼睛,安静等候。想象这一刻你没有那个想法,或想象你站在那个人(或那情境)面前,而如果你从未有过那个念头,这时,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如何?情况会有何改变呢?请你把没有那个概念时的各种可能状况都列出来,例如:在相同情境却没有那个想法时,你对待那个人的方式有何不同呢?你内心会觉得更善良一些吗?

  反向思考:

  要做反向思考,就必须重写你的答复。这一次全部把它写成你,把先前对方的名字全换成你自己,用“我”来取代“他”或“她”。例如:“保罗应该善待我”,反转成“我应该善待我自己”,而且“我应该善待保罗”。另一种反向思考是一百八十度完全相反的型态:“保罗不应该善待我”;他不应该善待,是因为他没善待我(从我的观点来看)。这与道德无关,纯粹谈事实真相而已。

  你可能会看到一个句子有三种、四种或更多种的反向思考。也可能,你觉得只有一个反向思考比较真实。(转念作业单第六道题的反向思考方式不同于一般的反向思考。我们把第六道题的答复“我再也不要……”,改换成“我愿意……”,而且“我期待……”)请参考142-153页“反向思考的协助事项”。

  请反省一下,反向思考后的答复是否跟你原先的答复一样真实,或更真实?例如,反向思考后的答复“我应该善待自己”,似乎跟原先的答复一样真实或更真实,因为当我认为保罗应该善待我时,我就会生气并怨懑,因此带给自己极大的压力,这并非在善待自己。如果我曾善待过自己,就不必等别人来善待我。“我应该善待保罗”,至少它跟原先的答复一样真实。当我想到保罗应该善待我,并为此而生气和怨懑时,我对保罗很不友善,特别是内心深处。让我从自己开始做起,先以我喜欢保罗对待我的方式来对待他。至于「保罗不应该善待我”,那必定比它的反面还更真实。他不应该善待我,是因为他的确没有善待我,那原本就是事实真相。

  继续反躬自问

  现在,你可以针对自己的批评继续应用「四句问话”和「反向思考”了,每次只提问一句。请仔细读你写在「批评他人的转念作业单”上头的所有答复,然后,一句句反问自己,好好审查每一个答复:

  1.那是真的吗?

  2.你能百分之百肯定那是真的吗?

 第16节:大化解(6)
  3.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

  4.当你没有那个想法时,你将会是怎样的人? 接下去,

  请反向思考。

  如果你努力做了上述的“转念作业”,效果却不彰,也没关系,请继续看下一章,或是换一个“转念作业”的对象,稍后再回到这一章也无妨。不必担心转念作业的效用,你才刚刚起步而已,就像学骑脚踏车,你唯一能做的只是继续摇摇晃晃。等你读到案例中的对话,你会比较清楚,真的不必汲汲于成效问题。你可能像很多人一样,当下似乎觉察不出任何效用,其实不知不觉之间,你早已有所转变了。“转念作业”的功效常细微到令人难以察觉,但它的影响力却是深远难计的。

  每个人都是反照出自己影像的一面镜子: 是你自己的想法在响应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71602.html

更多阅读

第16节:大易与管理(7)

系列专题:《洞察易经的奥秘:易经的管理智慧》  我们既要知道管理到底应该怎样做,又要明白自己之所以这样做的道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够发挥大易管理的宏大效果。  一旦说得出所以然的道理,就有自信肯定自己在实施中国式管

第16节:大 鞋(2)

系列专题:《幽默诙谐道尽职场智慧:职场那些事儿》  公司上下的人都思忖:这回轮到老K给小P穿"小鞋"了。  谁知,老K上任后第一次总经理办公会议上就把小P大大地夸奖了一番,说他年轻有为,在具体工作的管理上能力非凡、出类拔萃云云。他

第31节:大萧条故事:失业难免寒酸(6)

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失业对"白领"的影响更明显。1933年,美国一项对赋闲工程师所作的调查显示,4个人当中有3个人的士气显得比有工作的平凡百姓更低落。传统的美国文化,是崇拜强权、财富和男性力量的文

第26节:大萧条故事:失业难免寒酸(1)

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第三章 大萧条故事:失业难免寒酸  Guide  本章导读  心情定义:噩梦  糟糕指数:★★★★★  1932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

第16节:蒸汽机车与大迁徙(5)

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在16~17世纪,迁移进入城市的人群,主要是商人、工匠和青年女性。他们迁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前途和更多的生活资料,迁移的距离较短。而英国劳动力流动最稳定、规模最大的时期是

声明:《第16节:大化解(6)》为网友抬头望未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