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间,陈洋跑遍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地方,美好的青春伴随着颠簸的车轮,倾洒在风霜雨雪的路途之中;而她,也从前重庆针织总厂下岗女工变身为资产近千万的汽车货运公司女老板。
“女人不要把自己当成花,因为花儿总有凋谢的时候;女人要把自己当成树,才能经受风雨,才能开花结果。”十几年的拼搏,已经把这个出身书香门第的娇娇女磨练成了一个见多识广、谈吐优雅的财富女强人。 下岗女工选择坚强 1985年,带着对新生活的无限向往,婚后不久的陈洋随丈夫来到重庆,在重庆针织总厂当了一名针织女工。一年后,对婚姻失望至极的她与丈夫离了婚,一个人带着刚出世不久的女儿成了单身母亲。 1992年,重庆针织总厂经法院裁定宣告破产,成为全国第一家进入破产程序的大型国有企业。 赖以生存的企业破产了,曾经人人羡慕的“铁饭碗”被打碎了,不到30岁的陈洋成了当时众多下岗职工中的一员。婚姻的不幸已让她伤心不已,失业的痛苦更是雪上加霜。 “没有了生活来源,以后的日子可怎么办?”对那一段日子,她可以说是刻骨铭心。以至于在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记者似乎还能从她的脸上读出往日的忧伤:“我一度连死的心都有。”但一看到女儿那无助的眼神,陈洋明白,作为一个母亲,她已没有权利作出这样的选择:“为了女儿,我一定要坚强地活着。”陈洋暗下决心。 活着,就有希望。不久,一个叫姜燕的男人闯进了她的生活。姜燕,四川绵阳人,1992年从部队转业后,也在为生计四处奔波。“看到他的第一眼,我就觉得我的生活又有希望了。”说到姜燕,陈洋的言语中多了一些快乐。 与搭档一起白手创业 当时,国内运输行业处于黄金期。很多运输老板赚得钵满盆溢。几番合计,陈洋和姜燕也选择了货运这条路。 他俩都是初次接触货物运输,用陈洋的话来说,他们进入的是一个“三无产业”:无资金,无经验,无货源。为了筹措资金,陈洋向所有的亲戚朋友借了个遍,凑了9.8万元,买回一辆东风牌汽车。在部队开过车的姜燕理所当然成了司机,而她自己则包揽了联系货运客户和押货的工作。为了节省审批公司繁琐的费用开支,他们把运输公司挂靠在一个朋友的公司名下。 一辆汽车、一个司机、一个跟货员……1992年底,艰难而漫长的货运生涯就这样开始了。陈洋笑着对记者说,当初自己就是一个“光杆司令”。但就是这个柔弱的“光杆司令”,却以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所有的运输同行都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创业之初的艰难,很难用语言来形容。”陈洋告诉记者。由于没有货源,他们只能在街头停车场挂一块“空车出租”的牌子等生意上门。“在没有业务的日子,我们就那么蜷缩在车里,透过车窗,眼巴巴望着每一个迎面走来的过路人,盼着有一笔业务意外出现。业务迟迟没开张,衣袋里只有几张皱巴巴的零钞,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一连几天下来,陈洋有些支撑不住了,想到年幼的女儿,她便把眼泪强行吞进肚里。 玩命奔袭满洲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天后,她终于等到了第一笔生意———为重庆无线电厂运送一批半导体收音机。货物目的地是祖国的最北边,与俄罗斯仅一步之遥的满洲里。也许正是因为路途太遥远,运费又不高,无人愿接,陈洋才“幸运”地拿到了这笔生意。 “有生意总比没生意强。”接到第一单生意的陈洋有些兴奋。然而,接下来的艰辛却令她终身难忘! 当时正值12月初,也是北方最寒冷的季节。从南往北走,越走越冷。为了避免油箱被冻住,柴油从0号换成负4号……一直换到负40号。尽管这样,走到最后,柴油还是被冻住了。陈洋从当地居民那里买来柴枝,用火烘烤油箱,因怕过热导致油箱膨胀爆炸,她不得不烤一会停一会。零下40多度的天气,“上厕所时,连下身都失去了知觉。” 然而,困难还远远没有结束。一天晚上,车灯突然坏掉,“车没有了灯,就无法继续赶路。”也不知从哪里来的一股劲,瘦小的陈洋毅然跳下车,拎起两只手电筒,在前面当起了“车灯”。“有一个路段,左边是悬崖,右边是峭壁,稍不留神,就容易掉下去。”可她还是坚强地走了下去,几里山路走了整整一个晚上。凛冽的寒风割着她的脸,也割着她的心。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陈洋现在依然心有余悸。 挣了9000元运输费 那一批半导体收音机终于安全送到了满洲里,他们又马不停蹄地往回赶。回到重庆已是凌晨,却发现城里到处是大红灯笼高高挂。“那一天是1994年1月1日———我们居然不知道,新年到了!”陈洋永远也无法忘记这个时刻。他们在路上,整整走了来回一个多月。为了不耽误送货时间,在这一个月多里,陈洋没有洗脸、洗头,更别说洗热水澡了。在北方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脸上、手上全是冻伤的血口子,一碰就流血不止;身上的衣服也已分不清颜色,脸上还结了厚厚一层死皮。蓬头垢面的她走在路上被人误认为乞丐,甚至还有人给她扔硬币!
出身书香门第的陈洋从来没吃过这种苦。回到家里,年迈的母亲看着自己的女儿这副狼狈相,心疼地抱着她放声痛哭。穿越了这一趟鬼门关,早已锻炼出了她内心的“伤口”自愈能力。不过,当她接过无线电厂送来的9000元运输费时,她突然情绪失控地泪流满面———恍然之间她领悟到,从今以后,她就要以这样的方式谋生,以这样的方式为女儿、为自己那个家、为她明天的幸福,踏上一条没有回头的命运之路了。 有付出一定有回报 第一次跑长途货运,陈洋夫妻搭档拿下了一笔在别人都不敢接的业务。由此,人们看到了这个瘦弱女人身上的毅力和坚强,在货运界一下名气大振,陈洋的生意渐渐开始好转,运输收入也越来越高,但除去偿还买车的借贷和维持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开支,仍然所剩无几。为了尽早还清借款,陈洋养成了一个习惯:出门上路从来不揣多余的钱。一次跑长途经过湖北,遇到了几个路霸,在她身上搜了半天,只掏出几个硬币。见遇上个穷光蛋,这几个剪径的家伙只好自认倒霉,从油箱里倒了点汽油后,骂骂咧咧地催着他们赶快走。 1995年的春节,为了能让家人吃上一顿好点的年夜饭,她超载多装了0.5吨的货,还买了一小袋面粉准备回家包饺子,结果在贵州高速公路被查出超载。工作人员看了看她怀里的一小袋面粉,叹一口气,竟破例给她放了行。 “只要有付出,总会有回报。”陈洋一直坚信这句话。这种艰苦恶劣的条件,磨练了她的意志,让她从不谙世事的女子转变为一个干练、沉稳的老板。到了1996年,除去各项开销,陈洋每月能有2000多元的存款,一年下来,就是3万多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想要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扩大公司的规模和实力。几年来,她用积攒下来的钱,先后购进了3辆总价值120多万元的斯泰尔重型拖车和2辆总价值近20万元的东风大卡车,并招聘了一批驾驶员和跟货员。有了这些顶级运输“装备”,她的货运车队现在一年就可以创造50万元的收入。 车轮上消逝的青春 在15年的运输生涯中,陈洋几乎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北至内蒙古的满洲里,南到海南,西至新疆,东到烟台,都留下了她的足迹。一年365天,有近300天的时间是在车上,“我的青春就是在车上度过的。”陈洋说。 重庆针织总厂破产后,当初和陈洋一起下岗的那些女工,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则靠领取政府最低生活补助度日。陈洋却没有自暴自弃,凭借自己坚韧的性格和不懈的努力,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长寿区一个货运老板是她的同学,当他得知陈洋也在搞货运时,怎么也不相信当年大家公认的“乖乖女”,如今会变成自己最具威胁力的竞争对手。 看着自己苦心经营的运输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陈洋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她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而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让她明白,如果不增强自身的实力,谋求新的发展,就会坐吃山空。陈洋告诉记者,她正在筹划扩大公司规模,准备再购进几辆斯泰尔重型拖车,开辟一些新的线路。她坚信“只有规模扩大了,才能有实力、有资本去进行竞争”。 “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不幸的女人,现在我觉得,没有这么多生活的磨难,就没有今天的我。回首昨天,我真的要感谢这些磨难———它们成了我生命中永远的灯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洋感慨不已。 来源:《世界创业实验室》